锡 光(生卒不详)
东汉西城人,汉哀帝刘欣时任交州刺史,后迁交趾太守(今越南,时为汉王朝属国交趾郡)。《后汉书》卷八十六记载:“锡光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聚。建立学校,导之礼义”。锡光的“教化”,加速了交趾文明发展进程。东汉刘秀执政后,念锡光昔日为官清廉,对刘氏天下忠心耿耿,奖其忠节和功绩拜为大将军,封盐水侯。
王 戎 韩 朗(生卒不详)
均为东汉西城人,朝廷察举时,同被录为司隶校尉健。
东汉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杨孟文修凿褒斜道竣工,书佐西城王戎和行丞事韩朗特作杨君颂,赞扬杨孟文的功绩,其文隽逸洒脱,颇为时人称道。
王戎用笔放纵、洒脱、遒劲,是汉代隶书中个性鲜明的杰作,书法界推崇为汉隶代表作,列为石门十三品之一。近世书法大师于右任曾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的诗句。二人曾书写被时人誉为舒展奔放、刚健有力的上品隶书《石门颂》。
王 逊(生卒不详)
字邵伯,晋魏兴郡人。惠帝(290~306)时以孝廉选进吏部令史,后迁任上洛太守,继迁魏兴太守。时,西南流民起义,社会动乱。惠帝命王逊为宁州刺史。宁州士民逃散,城邑空虚。王逊收集散民万余,诛豪吏不奉法度者数十人,秩序稳定。征讨叛军,俘敌千余,于是宁州平定。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元帝赐爵为褒中县公。李雄在成都叛晋称帝,派李骧侵犯宁州,王逊命将军姚崇拒敌,战于堂狼,大破骧军,追至泸水,敌落水死千余人。姚崇畏道远水急,未穷追。逊闻讯怒不可遏,责打姚崇贻误战机。逊当夜暴死,帝感其忠,诏赐谥号“壮”。
李迁哲(510~574)
字孝彦,南北朝西城人,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东。迁哲少年成才,有识度,性慷慨,善谋划。初任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出任衡州刺史时,留迁哲在本乡,监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梁大同二年(536)任安康郡守。三年,授超武将军衔。太清二年(548)督魏兴、上庸等八郡军事,袭爵沌阳侯,享邑1500户。四年,任持节、信武将军,散骑常侍,都督东梁、旬、兴等七州军事兼东梁州刺史。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兵败被俘,押送京师。宇文泰问:“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宇赏识其气节和英勇善战,拜为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封沌阳县伯,享邑千户。魏恭帝初,以战功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充任直州刺史。恭帝三年(556),率兵攻梁并州,夺城十八所,拓地三千里,后入据四川,留守白帝城。又受命都督信临等七州军事,任信州刺史,进爵西城县令,增邑至2500户。
武成元年(559)入朝,北周明帝赐给住宅、田庄,授平州刺史。天和三年(568),进位大将军,四年,令率金州、上庸等兵马镇守襄阳。五年,陈将章昭达攻逼江陵,迁哲往救,解江陵围。建德二年(573),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阳,终年64岁。赠金州总管,谥号壮武。
何 妥(生卒不详)
字栖凤,南北朝时西城人,何妥好学,聪慧机警。兰陵有肃春,颇有才气,住青杨巷,何妥住白杨头,同负盛名,时人称:“世有两隽,白杨何妥,青杨肃春。”江陵陷落后,北周武帝爱其才学,授太学博士。隋高祖受周禅,加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何妥性情耿直。时苏威身兼五职,当朝宠臣,何妥奏其不可信任,掌天文律度都不称职,并上八事谏议,责其无德无才,此后,皇上命何妥考定音律。何妥主张教习传授古乐,并授其旨要,因循损益,更制嘉名。又以深乘古义为由,奏请宗庙雅乐用黄钟,废大吕,得到了皇上和大臣们的赏识和赞同。隋大业六年(610),出任龙州刺史,在任三年,因病请退,后又知学事。当时皇上令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朝臣赞同苏夔的建议,何妥持异议。后任国子祭酒,官谥号为肃,撰有《周易讲疏》13卷、《孝经议疏》3卷、《庄子议疏》4卷、《三十六科鬼神威应等大议》9卷、《封禅书》1卷、《乐要》1卷、《何栖凤文集》10卷等,刊行于世。
怀 让(677~744)
俗姓杜,法号怀让,金州人。唐垂拱二年(686),到荆州玉泉寺,拜宏景禅师出家。万岁通天二年(697)受戒,常叹:“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毅然到河南嵩山一世祖达摩修行处,依慧安学禅,深得赏识,被推荐南下韶州(广东韶关),参拜禅宗六世祖慧能,学法,成高徒。慧能圆寂后,怀让于唐先天二年(713)往南岳般若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怀让一生忠实继承慧能衣钵,主张“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心即是佛”,自称“顿悟法门”,又叫“顿门”,其宗旨“净心、自悟”四字。修行方法简便,僧徒众多,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正统。他和行思两人先后分出禅宗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其中以南岳怀让门下的临济宗流传时间长,影响大。在晚唐和宋代先后传入朝鲜、日本。怀让圆寂,葬于南岳,唐敬宗李湛赠谥号大慧禅师。
王 彦(1090~1139)
字子才,上党人,性豪纵,喜读兵书,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八字军首领,数败金兵,威振河朔。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授王彦为金、均、房州安抚使,知金州。(事见《军事志》第五章)
郑 福(生卒不详)
字伯祥,太原监生,明成化十三年(1477)到弘治八年(1495)任金州知州。体察民情,注重生产,兴利除弊。任期勘察土地,督促百姓栽桑植棉种菽(豆类)粟(谷子),兴修学堂庙宇,指导百姓烧制砖瓦。一年后,于农隙调民夫千余,亲督役修筑长春堤,疏浚南山沟水,将水引入黄洋河。在城东西南三面,择空地修建房屋数百间,设市场,发展贸易。城西七里沟有虎患,郑福发誓说:“容虎食吾民,吾躯以可饱虎。”猎虎安民。当时,汉水多礁石险滩,郑福疏通河洪,便利行船,减少事故。任期创修《金州志》。后迁任浙江佥事,终于任。
刘二虎(?~1663)
名体纯,别名体仁,乳名二虎,砖坪滔河口人。明崇祯年间,因灾欠租,打死差人出逃兴安州。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刘洪、二虎聚灾民二三百人,在蔺河口起义。是年冬,破兴安州,斩州官及税吏。不久,义军发展到两万余人,活动于陕、鄂、豫边界地区,成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战将,累有战功。大顺政权建立后,受封为右营右栗果毅将军,加封光山伯。
李自成殉难后,义军余部一路十万人由二虎等率领,入湖南湘阴,联合南明督臣何腾蛟组成联军,共同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同袁宗第率大顺军攻克邓州。三月,进抵陕西商州,被清将何洛会所败后,退守汉中。五月,与当地大顺军总兵孙守法、耿三桂、姚科等部攻克兴安州城。镇压关南守道袁生芝、知州屈良贵和州判侯嘉胤。
清顺治五年(1648),郝摇旗与刘二虎、贺珍、袁宗第等会师,组成“夔东十三家”,六年(1649),进占房县。八年(1651),李来亨被推为帅,刘二虎为主将,主持军务,在川鄂边区,联合谭文、谭诣、谭宏,以巫、兴、房、竹一带为根据地,据险抗清。十年(1653),刘奉命攻破南漳。十四年(1657),刘与谭文等合兵克重庆。十八年(1661),刘拒清劝降,十二月,刘二虎败退天池寨,先将两个生女勒死,又让三个夫人、六个侍妾吊死,然后上吊自缢。
刘应秋(生卒不详)
字体元,一字霜威,号梦觉道人,兴安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家道渐衰至家徒四壁。工真草书,以古文诗词见重。其《一砚斋》收诗歌777首,文赋300余篇,结为5卷,包括《残蕉叶集》、《大隐居草》、《长安旅咏》、《山居记事》、《怀新草堂》、《燕游草》、《拾遗诗文》等集,另著有《五经说》、即《草堂说春秋》、《草堂说经》、《草堂说礼》。纂修《紫阳县志》、《白河县志》,襄助王希舜纂修《兴安州志》。
王希舜(生卒不详)
字梅侣,镶白旗汉军出身,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黔南县令晋升为兴安府知府。到任时值水患,府城衙门俱皆毁坏,王希舜捐款建造,又雇佣民夫修造仁寿桥,筑惠、壑诸堤,以防水患,并修葺文庙,设义学。执政不足三年,百废俱修。纂修兴安州志。
温予巽(1783~?)
字东川,汉阴县城关人。自幼随父和祖父温颖(知县)在山东德平县居住,温颖押饷赴京途中被劫,缉盗未获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故,予巽开始讲学,供养老母,艰难度日。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予巽中试拨贡,就任敦煌教谕,清道光十三年(1833)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检讨,后简放扬州、江宁府,因政绩卓著,升任荆宜施兵备道,后历任广东盐运使、江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正二品),道光帝逝后,因遭排挤去职,悲愤交加,服毒自尽于住所。
黄 宽(生卒不详)
江苏武进县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以进士任平利知县。平利仅400余户,散居深山密箐,田野不治,民安于荒陋,愚钝无文,时湖广人陆续迁入,黄宽使其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十八年(1753)六月五日丰坝农民张宁之妻一胎产三男,均存活,黄上报礼部、户部,由陕西巡抚赏给米五石、布十匹,时价折银九两二钱五分,以鼓励发展人口。平利遍布“雷公田”,每遇天旱,水涸禾枯,农民束手无策。黄仿照南方,捐资制造戽水轮车8辆,分发四乡试用,乡民皆以为便,陆续自行仿造,沿河道之旱田迅速实现水车化。他引导农民改变“听之天时”和“广种薄收”的习俗,提倡精耕细作,提高生产水平。并倡导妇女走出闺房,学习养蚕纺织。劝捐资助创建了“锦屏书院”,亲自考试生童,并授课。编修邑志(乾隆《平利县志》),并刻印出版。并有描写平利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诗作传世。如《登大顶山》、《锦屏春霁》、《凤山叠翠》、《中皇晴雪》、《秋山竹径》、《北岗古桂》、《药妇云封》、《山中枫叶》等。
董 诏(1732~1810)
字驭臣,号朴园,安康人。学识渊博。因科举不第,退而教授弟子,兴安名人王玉澍、马二南、谢玉珩、张鹏飞等皆出其门下。著有《读志脞说》。撰修安康、汉阴、洵阳、宝鸡等志,参修《续兴安府志》,著《正谊堂文集》22卷,《诗集》10卷,《说文测议》7卷,《通志堂经解观略》及《昭陵陪葬图》等。
叶世倬(1751~1823)
字子云,号健庵,江苏上元县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题补兴安知府。他劝民植桑养蚕,刊刻《蚕桑须知》一书,论证兴安种桑的有利条件,细叙植桑饲蚕缫丝织丝之法,文字浅白,田夫野老皆可通晓。在安康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展蚕桑。嘉庆十八年(1813)大灾,筹划赈灾款币需十余万,上司为难;叶世倬为民请愿受挫,叹道:“某在此休养生息数年,忍视斯民饥而死耶?”便自劾,请罢官归家。抚军大惊,手书慰留,悉如所请。为防水患,又亲督重修万春堤和新旧二城。并主修《续兴安府志》8卷。著有《健庵日记》、《四录汇抄》、《退思堂诗文集》等书。官至福建巡抚兼署总督。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182616467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