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黄居寀(933- ?) 五代、宋初画家。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第三子。幼传家学,善绘花竹禽鸟,精于钩勒,形象逼真;兼擅奇石山景。 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多画殿廷墙壁和宫闱屏幛。入宋,仍任翰林待诏,曾奉太宗命搜罗并鉴定名画。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出使成都府。黄 氏父子画风富丽,迎合宫廷需要,为宋初翰林图画院中取舍作品之标准。存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
-
- 作品名称:山鹧棘雀图
- 作品说明: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有着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画石的阴阳凹凸面,以焦墨逆笔乾擦来表现,是相当早期的作风;棘干并未双钩,只用赭石加墨实画,和宋崔白(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双喜图」、宋人「梅竹聚禽」上棘条的画法完全相同,但造意和用笔都较为稳实而古朴,且〈梅竹聚禽」中的主要棘条已用墨笔双钩,此种直接以赭写荆棘的画法,北宋以后已未见,后人之法大多用墨写之,或以墨笔钩轮廓再填赭;凤尾蕨的叶尖和山鹧的喙爪都以朱砂洗染,这种古朴画法见于晋顾恺之(三四六~四○七)的「女史箴」和唐阎立本(约七世纪)的「陈文帝像」中画衣纹的部份。另棘条上的七只麻雀,四只画得十分详细,三只则简略,但并未被省略,这L是早期刻意求真的绘画意念。 本幅的装裱,在轴的上下两端,均有黄绢裱头。上方诗塘位置有宋徽宗横题:「黄居采山鹧棘雀图」八字,下有「宣和」、「政和」两骑缝印,若按原尺寸(可能重裱时切去若干),天头安装横挂,地头安上木轴,便应是标准的宣和装了。而据说当时在裱装成轴的画上横向题字,为的是当把画轴像手卷一样展开时,能易于读取之故。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