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戊子新春,喜读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主编的《中国优秀美术家丛书》之《马福全作品集》,集中收入马福全先生山水画作品三十五幅,展之书案,顿觉四面云山来眼底,“层峰上蟠石皓皓,绝壁下瞰江茫茫,飞泉却出沓嶂间,耳中仿佛高江滩,囊琴未发弦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明·刘崧诗句)那种大江东去的快意,鹍鹏展翅的酣畅,油然而生。马老先生笔走雷电透出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概,“壁立千仞,海纳百川”的胸怀,“画石能移泰华来,画泉能使波涛走”的气韵,令人如饮醇酒直呼快哉!
马福全先生是我们相交数十年的老朋友。他的人品、文品、书品、画品向来为我们所敬重。他为画出身科班,且师从方济众、何海霞等大家国手,加之个人自幼爱好,天赋又高,日日研习,笔耕不辍,自然成绩斐然。荣获国家二级美术师职称,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安康市书法协会主席,现任安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近二十年来,他先后展出、发表画作三百余幅,其中多幅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展览中获奖。1996年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协、陕西省书协在西安为他举办个人书画展,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作品被有关团体和国际友人收藏,各家媒体及专业报刊对其作品和艺术成就作过专门介绍。作为朋友,作为老乡,我们为此感到荣幸,感到骄傲。
马福全先生长期从事群众美术工作,专攻中国画,山水人物无不可观。在辅导群众美术过程中,上山下乡,采风问俗,步履几乎走遍了安康的山山水水,民间的小院篱落,野渡虹桥,牧竖樵夫,学子村姑,无不留心观察揣摹而潜移默化,是以胸中万卷画轴罗列,如春泉喷涌,一泻千里。既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画风,纯朴自然,酣畅洒脱。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山水画又是中国画的精华。它历经了千余年而盛行不衰,底蕴深厚,技法丰富,自成一派体系。马福全的山水画,就是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并在大自然的肥沃土壤中,既吸吮着来自母体的丰富营养,又畅开胸怀接受时代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洗礼,因而既有传统文化的根底,又充沛着新时代的气息,既有传统的功底深、意味纯、底蕴厚的美感,又有创意强、面貌新、想象丰富的美感。马福全先生的山水画致力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许多独到之处。我们读他的画,不仅要用眼去感受它的形之美,更要用心去体味它的意之美。
当我们细细品味马福全先生作品集中的数十幅山水画,便会体察到他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探寻轨迹。
首先来看笔墨的变化。传统山水用笔沉稳,严整、笔触清楚,类似书法楷书或行书用笔,主要是“立山水之形质”。马福全先生用笔则变化大,常中侧锋并用,散锋用笔也较多见。类似书法中行书、草书、甚至狂草,用笔速度快,快中求稳,笔触奔放,挥洒自如,常一气呵成,有激情有韵律有张力,有的看似任意涂抹皴擦,放笔直扫,随迹成形,远离传统的书写性,着力在变化中求法变。这在《雨山图》、《渔歌图》、《平湖烟云》、《野渡》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雨山图》视角冲击力让人震撼,画家用狂草作画,畅笔挥洒,雄健奔放、自然率意,淋漓尽致。山体飞白轻扫,尽显生机;背景枯笔干皴,山间杂树湿笔点染,两相比较更显空旷野山,大雨苍茫;雨中山泉,飞流直下,激烈撞碰山石,似可听到哗啦啦巨响。大风狂起,电闪雷鸣,树枝摇曳,山涛汹涌,喷花击石,似觉天地为之晃动。大自然瞬间风云变幻跃然于纸,着实动人心魄。这绝非运作指掌可作,实乃心画也!《野渡》肆意的泼墨加之粗放的勾勒,使画面几乎被山川塞满。山间流动的白云,使整个画面不仅不显窘塞,反而更为气韵生动,而且有了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这些象征显然不完全是传统寓意的延伸,而是与现代生活的广阔视野和现代人的包容博大有关,以此引发现代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种种复杂交织的心境和思绪。这种重组的水墨语言、抒发着画者胸臆、渲泄着激情。山川的雄奇之势,已由“写意”转向“写心”,可谓“心象风景”,显示了一种苍茫之思和荒寒之气,也显示了高洁脱俗的品格、孤傲坚贞的生命情调和遗世独立的精神力量。这幅画的用墨不拘旧法,大胆泼辣,酣畅淋漓。勾皴点染也走出了传统,勾皴流畅,线条变化大,点染丰富润厚,活泼轻松,有节奏感。墨随笔运,笔依墨态。“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生动之致,法当合气,气当合法,法得气而脉胳通,气得法而阴阳辨矣。”(清·丁皋《写真秘诀》)
在艺术造型上,马福全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传统山水画山石造型的结构、轮廓、脉络清楚,堆石成山,体积感不强。马福全先生的山石造型浑然厚重,用笔变化大,节奏快,用墨丰富酣畅,泼墨画山,趁湿冲破,手法多变。表现山石更重画面的形式因素和抽象意味,山石的体积感、空间感强,肌理效果十分丰富。这在《苍山云海》、《江村》、《山雨欲来》、《渡头》、《汉水为我动此情》、《流水清音》、《白云深处》等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白云深处》山峦雄踞如虎,山下林木葱郁,白云从山间穿过,粗率的用笔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用以短笔皴擦点染,层层叠加,浓淡不同的墨点相积相破,形成山石厚重的体积感和质量感,厚实而灵动,雄浑而苍茫,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流水清音》群山绵亘,郁郁盘盘,气势恢宏,伟峰幽谷相互穿插,山巅松林掩映,山间云雾缭绕,一条小河从山间奔流而出,河上铁索桥横跨。山体以斧劈为主,参以流畅多变的披麻皴,用笔以顿挫、缓急、虚实、轻重顺势而成,苍劲浑厚,氤氲润滋,清新超逸,工整中见灵变,具有了强烈的韵律感。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铸成体势错综,境界壮阔的磅礴之势,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马福全先生在山水画章法布局上也有创新。传统山水画宾主关系主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比如点景,远近关系主要靠避让、繁简和大小来体现。马福全先生则更看重画面的整体因素,靠虚实和色调深浅来表现远、中、近景。特别注重取势,务以得势为主,章法中的其它因素如主宾、疏密、藏露以及笔势、墨调等皆因势而利导。“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胸怀丘壑》以势取胜,山虽萦纡高下,但气脉贯串,林木虽参差不齐,但各自条畅,山坡虽纵横交错,但不显繁乱,整幅画的态势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在浑厚中显现出大气。《江村人家》、《垭子口》、《观瀑图》、《汉水为我动此情》、《江村》、《山之希望》等作品在章法布局上也有特色,有鲜明的个性美和情趣美。《山之希望》更具代表性。整幅作品看似葱笼一片,密密实实,但树石、溪流、小桥、山径浑然一体,统一有序,虽密不透风,但因有溪流、山径、云雾从中穿插,气韵流动,丝毫不让人感到窘塞。反而有置身其境的感觉。作品不仅是写实,更具象征意义。大山怀抱之中,丛林掩映着一座小学校,一面五星红旗正冉冉升起,林间三五成群的学童欢快的追逐跳跃,闪闪烁烁,好似阳光下的斑烂。画者以此寓意,山之希望在教育,从而对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寄予殷切厚望。
国画的品格是由眼界与心境决定的。眼界和心境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追求积淀而形成的。它独特而典型,不因时代迁移而消亡。马福全先生以国学养眼养心,饱受传统文化滋养,可谓国画之笔墨已妙悟天机。何谓天机?天机乃画道也。画道乃天道,天道乃人道,人道者我心之道。福全先生深谙绘画之道就是内在真心,乾坤是自然的绘画,绘画是再造的乾坤,天地之道就是绘画艺术之道。师造化而道法自然,就掌握了绘画的天机,“笔到天机意态闲”(金·元好问《郭熙溪山秋晚》),有了大智慧,有了大自在,出入自由,天马行空,画作得自然之妙,就入了无技巧之大境界。读马福全先生的画,信哉斯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