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华民族具有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道德风尚,千百年来人们沿袭着用“仁、义、礼、智、信”来教育子女处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社会关系,并以劈山救母神话故事以及董永卖身葬父等典型事例教育子女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以此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的和谐。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有少数人心灵扭曲,价值观倾斜,民族的传统伦理淡化、法制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下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了一些人的头脑,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父母、推卸赡养父母责任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赵湾镇上门女婿李增乾以孝义为先,仁字当头,孝敬和护理丈母娘的事迹在当地成为美谈。
李增乾同志1951年11月出生于旬阳县神河镇神河街(现神河社区),现年57岁,原本没有多少文化。1981年6月13日与赵湾镇赵湾社区的刘清侠的二女儿屈新华结婚,成为屈家的倒插门女婿,从此在赵湾街道定居。
这个老屈家的生活道路实在太多坎坷,不幸和劫难一个接着一个的发生。其岳母刘清侠一生很是不幸,1959年时任赵湾中学教导处干事的岳父到安康开会因患脑溢血陡然不幸去世,当时留下三个女儿,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几个月,年仅30岁的刘青侠以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靠微薄的遗属补助和替人家做衣服补助家用,慢慢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并且分别为其成了家。不幸的是2003年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吃饭、喝水要人喂,大小便也要靠人抱着端,出外晒太阳靠孩子用轮椅推。
李增乾于1981年6月和屈新华结婚后,赵湾中学安排他在学校当炊事员,当了一名教工后,有了一些固定收入,妻子、丈母娘还能操持家务,膝下三个子女也都相继上学读书,日子还算过的去。妻子屈新华儿时因患脑炎,留下后遗症是聋哑人,1989年9月又患脑血栓双目失明、关节瘫痪,从此十几年不能出户,生活不能自理,也是靠人端饭、送水,上卫生间和室内走动靠人掺扶,严重时靠人喂饭喂水。1994年因清理计划外用工,李增乾被清退回家,成为无业人员,失去固定收入,妻子和丈母娘先后患病瘫痪卧床,不但失去了帮手,反而生活起居要护理,三个孩子还在读书,生活的重担象山一样压在了他的肩上,除了在自己家中卖些小吃外,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想出门打工,却苦于家有两个长年卧床的病人和三个上学读书的孩子无人照应,他想走也走不开!精神的重压、经济的重负、繁重的家务,使昔日很畅快的一个硬汉子,渐渐变的沉默少语,精神委靡不振,整天为一家人的生活劳碌奔波、苦苦挣扎,勉强维持这个六口之家的基本生活。
面对如此困境,李增乾仍以超常的毅力支撑着这个特困家庭。他虽然不识字,但百事孝为先,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理解的十分深刻,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付诸于实际行动。他以诚心、爱心和孝心使这个家庭和睦相处。他很理解丈母娘的艰幸和不易,从不在丈母娘跟前说高傲话,有事都以请教的口气,和颜悦色的与之商量、探讨,家里一律还是维持着丈母娘当家,每当有什么新鲜或可口的食物,首先留给丈母娘享用,有时为一点食物,互相反复礼让,相持不下,丈母娘命令的口气他才接受下来,可一转身,又分给了孩子们。尤其是丈母娘患病瘫卧床后,他更是体贴入微,精心护理,包括端茶送水、喂吃喂喝、洗澡擦背、端屎端尿,都是他一人承揽下来,多少年坚持下来诚心相待,笑脸相对,使丈母娘内心高兴,感到欣慰,老人含着热泪说:“我已80岁了,因为这病在床上躺了五年了,娃们不厌其烦的,诚心孝敬和细心照顾,娃可受苦了。”这是老人对李增乾一片孝心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的理解和体谅,老人对李增乾这个“上门女婿胜过儿”发自内心的给出了高度评价。
李增乾同志的诚心和爱心,还体现在对妻子的关心爱护上,虽然妻子双目失明,又瘫痪在床,生活起居全靠人护理,但他从不嫌弃,反而更是无微不至。妻子有时病重,精神失常,乱抓乱碰,他从不发脾气,而是以平静的心情象哄小孩一样劝解和安抚。
李增乾同志面对经济困扰、家庭困惑,一人扛起护理两个卧床病人,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孝心为先、爱心至上,竭尽全力支撑这个家庭,他的毅力和美德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得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赞誉,成为了周围街坊四邻的学习榜样,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实典范。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