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欧阳钦(1900~1978)字惟亮,曾用名杨清、洋清、杨文渊。湖南宁乡人。1918年由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入华法教育会创办的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赴苏联入莫斯科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1926年回国被派往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秘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事部组织科科长、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第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供给部政委。 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在打破国民党的“围剿”之前,中共中央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的名义,任命欧阳为西北中央局(即中共中央)秘书长,不久又改任中央组织部科长。1 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调任中共陕甘省委组织部部长。1936年5月陕甘省委撤销不久,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在洛河川一带设立中共陕甘工作委员会,欧阳钦任东北军工委委员、陕甘工委书记,主要任务是开展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他把争取上层与争取下层结合起来,把党的统战工作与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结合起来,使党的统战工作在东北军中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为此,周恩来曾写信给欧阳钦,表扬他在陕甘工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共陕西省委,任命贾拓夫为省委书记,欧阳钦为省委常委、西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重点负责对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和党的工作。他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通过各种途径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和建立了中共在西北军中的组织,使西北军中的中共党员达千人以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1938年1月,又改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军事委员会书记。为扩大抗日宣传,他主持创办了省委机关刊物--《西北》周刊,与同志们一起搞印刷、发行,还亲自撰写文章。据出版的40多期《西北》周刊的不完全统计,他起草的社论和以“杨清”笔名发表的文章就有28篇之多。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西北》周刊对指导群众开展救亡运动,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统一战线的罪恶行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北地区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阵地,发行量高达6000余份,是当时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刊物。 1939年5月,中共中央任命欧阳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活动日益加剧,他主持省委确定了“以巩固为主”的建党方针,及时把已经暴露身份和不宜在国统区继续工作的党员调到陕甘宁边区,未暴露身份的党员则设法打入国民党基层的各种组织中,取得合法身份隐蔽下来,并作出了秘密活动的一系列规定,转变党的工作方式,使中共陕西地方组织得以巩固。12月,由于国统区的形势日益恶化,欧阳钦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将省委机关由泾阳云阳迁往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耀县的安社镇(今属淳化)。1940年8月,中共中央对陕西省委发出指示,强调“陕西党必须严格执行党的隐蔽精干政策,加强党与社会及群众的广泛联系,以达到长期埋伏与积蓄力量的目的”(《中央关于陕西工作的决定》,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457页)。为贯彻这一指示,他向省委常委会议作了《目前时局下的陕西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十项措施。由于省委正确执行了中央方针,使中共陕西地下组织保存了大量骨干。 1941年9月,欧阳钦调中共中央西北局筹组调查分局,并任第四分局副局长。在“抢救失足者”运动中,他虽然也被康生等列为怀疑对象,但他不顾个人安危,鼓励同志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并做了许多同志的思想工作。1942年5月,欧阳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他工作深入,平易近人,深得西北局机关干部的尊敬和爱戴。 抗日战争胜利后,欧阳钦调离西北,历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秘书长、旅大地委书记、旅大区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市长,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东北协作区主任。1960年10月重建中共中央东北局,任第二书记。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身心受到很大摧残,但始终坚贞不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同年5月15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欧阳钦(中)与留法工学世界社成员在一起 中共中央关于陕西工作的决定与陕西省委讨论的结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