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石声汉(1907—1971),自号朝甦,湖南省湘潭市人。西北农学院教授、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和古农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7年经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辛树帜介绍,到该校生物系任助教。次年参加了辛树帜发起的瑶山生物考察队,并崭露头角。1933年10月,石声汉考取了第一届中英庚款董事会留英公费生,入伦敦大学理工学院植物生理研究班学习。1936年获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因日军侵华,他舍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报效祖国。回国后,他先到刚刚成立的武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授。后来,又转入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经西北农学院院长辛树帜聘请,石声汉二次来到武功,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生理生化教研组主任。 石声汉在教学工作中具有独创性。他不唯古,不迷洋,自己着手编教材,动手作教具。1951年,他编印了《植物生理学》,这是当时国内惟一自编的教材,被多所院校所采用。此后,他还编写了《有机化学讲义》、《植物生化讲义》及《实验讲义》,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同时,他还撰写了《微生物和食物》、《生命和水》、《有机化学入门》及《食品加工原理》等著作,翻译了《动态生物化学》、《比较生物化学引论》,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书。他根据西北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主要存在的干旱问题,为他主持的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制订了“以水分生理为中心”的长远研究规划,把水分生理和抗性生理作为研究方向,并据此为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学研究生拟定了研究课题。近年国际粮油开发署以西北农业大学为基地,建立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把进行植物水分生理生化研究作为课题之一,足以证明石声汉的远见卓识。 古农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1952年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农史小组”(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古农学研究室),石声汉在教学、科研之外,又承担了研究古农学的任务。从此,他把自己在生物学和农业方面的渊博知识与古汉语、历史、文学、训诂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结合起来,向浩如烟海的古农学典籍发起了进攻,在古代农业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成就是校释了《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后魏贾思勰所著,记载了中国公元6世纪以前劳动人民从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农业生产科学知识,不仅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古最完整的农书,也是全世界最古的农业专著之一。由于该书征引经史子集等书近200种,内容极其丰富,而1000多年来屡经转抄传刻,错舛衍倒在在有之,历来被认为是一部难读的古书。石声汉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齐民要术今释》。随后,他又撰写了《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一书,介绍了《齐民要术》形成的历史,考证了它的史料来源和历代人们研究它的状况,对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史和古农学、生物学、化学、食品加工等学科教学,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农政全书》是由明代政治家和科学家徐光启编著,该书对中国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摘编,并加有卓越的评语,是17世纪前中国农业遗产的总汇。书中所记载的水利、开垦、种植、水稻、棉花、引种甘薯、防治蝗虫等重要农事活动都经过编者的细致试验和研究,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石声汉用其多年研究古农学遗产的丰富经验,通过校、注、按、释等形式,编写出了《农政全书校注》。此外,石声汉还编撰了《汜胜之书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及《农桑辑要校注》。他还亲自把《汜胜之书今释》和《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译成了英文本,在国外发行。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推动了古农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石声汉忠于祖国,热爱事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自己写的“文斗不倒,武斗不死”的八字原则,声明“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搞古农学”。1968年七八月间,“造反派”把斗争重点转向“走资派”后,他趁监管稍松之机,又整理出了《辑徐哀〈南方草物状〉》,写了约10万字的读《广韵》札记,并着手翻译伯和的《棉花》一书(译至14章)。他聪慧好学,学识渊博,除在植物生理学和古农学等学科有突出贡献外,还通晓古汉语及英语、俄语、拉丁语,并擅长诗词,平生作诗词近400首,有《荔尾词存》及《蓬梗词》传世。他为人刚毅正直,豁达幽默,待人诚挚,生前曾以“春蚕作茧不须怜”自慰。曾有诗云:“春蚕作茧甘自缠,一腔心血寄丝绵;不与蝴蝶争春色,愿奉绫罗装人寰”。石声汉于1971年春因病去世,终年64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