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徐怀璋(1858—1932),字奉伯,号镜湖。清末西安府兴平县(治今兴平县)城内东南巷人,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历尽艰辛,抚其成人。乡试中举后,会试连年不第,光绪二十四年(1898)朝考录为大挑二等,补汧阳县(今千阳县)儒学训导。光绪三十一年(1905)旨分冕山关(在今四川省冕宁县南)丞,拣选冕宁县知县。冕宁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历来复杂,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他上任后,勤政爱民,以“不积事、不爱钱、不欺人”三条自勉。为政宽和,以教化为主,深受百姓爱戴。县中有一对孤儿寡母,生计艰难,家徒四壁,一年年关将至,尚无隔夜之食。儿子海生为给娘买米面过年,深夜去县衙行窃,偷得徐知县大包袱一件。海生以为其中必是金银珠宝,哪知拿回家一看,全是磨穿了底的砚台。母亲知徐知县是个清官,当即命儿子去县衙投案。徐怀璋问明情由,念他为盗出于孝心,不仅未加惩罚,还给了20两银子,教育他以后要安分守己,辛勤劳动,奉养老母。后来,海生果然成为勤劳致富的人。 宣统二年(1910),清廷于宁远府(治今四川省西昌市)东新设昭觉县(治今四川省昭觉县),派徐怀璋为首任昭觉知县兼带定远营步兵署理。他到任后,苦心规划,辛勤经营,一年有余,县治粗成。他在《昭觉杂兴》一诗中写道:“雨晴天乍廓,山险我还来。设治拟官守,筹边几将才。”其不畏艰难,踌躇满志的心态跃然纸上。宣统三年(1911),政局骤变,他辞官移居建昌(今西昌),编成《昭觉县志》2卷。 徐怀璋学问渊博,酷爱书法。曾把他仿岳飞手迹写得最满意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刻石珍藏。1912年(民国元年)回兴平时,不带别物,惟将《出师表》刻石截成数十个小块,装入袋中,雇了十头毛驴驮着随行。途遇盗贼,拦路抢劫,以为袋中必是金银珠宝,打开一看,全是刻字石块,只好扫兴而去。 徐怀璋回兴平后,先后主讲于兴平县槐里书院和泾阳县正谊书院及陕西省立国学讲习馆。他除擅长书法外,还喜欢赋诗作画。民国初年颇有声望。1923年,曾参与纂修《重修兴平县志》8卷。有《镜湖诗选》、《说郢》、《从政录》等著作传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