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赵树勋(1899—1926),长武县进贤区漩窝村(今长武县芋园乡漩窝村)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及县城国语学堂,后因家贫辍学务农。1918年投军,曾在耀县三民军官学校受训。1926年脱离队伍回家。他身强力壮,胆识过人,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李桂林(1899—1926),长武县进贤区丰头村(今长武县彭公乡丰头村)人。幼时与赵树勋同学。家道小康,户大人多。中途辍学务农。为人干练洒脱,稳健果断,粗通拳术,有胆有识。胡积海(1898—1948),字中天,长武县进贤区胡家河(今长武县相公乡胡家河村)人。幼时家境贫寒,拘谨尽孝。成年身高体胖,膂力过人。有胆识,广结交。三人同为民国15年长武县农民抗暴斗争领袖。 1926年,长武县知事陈兆丽勾结国民军一个杂牌连驻扎县城。连长逯韬纠集兵痞土匪,扩充实力,虚设10连,号称为团。逯韬纵兵为匪,预征田赋,肆意搜刮,拷掠绑票,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称其为“红头”军匪。这年,赵树勋从队伍上回来,得知此情,极为愤慨,遂与李桂林等秘密计议,决心驱逐“红头”军匪,为乡民平愤,保一方安宁。 这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初九),赵树勋赴耀州搬请结识的拳师,以便授徒传艺,同破军匪。李桂林与景天申秘密串连胡振藩、胡占彪、胡积海、张宝山、赵志云、景青山、景举、黎如霖、高云锦等人,筹集刀矛,打探敌情,待机举事。几天后,杨、苟、叶、徐几位拳师到达景家河,聚集乡勇37人,成立了“红枪会”,焚香敬神,吞符诵咒,习拳练武,发誓“反贪官污吏,打红头军匪”,开展抗暴斗争。 11月22日(十月十七日)晚,赵树勋等率红枪会会众80人,手持大刀、长矛、铁叉,突袭驻相公镇的军匪连部,刀劈敌连长,杀敌19人,俘获7人,首战大胜。次日,军匪黄鹞子连疯狂追击,红枪会据柳泉城凭险以防。激战中,赵树勋挺身拼搏,率众杀敌连长及军匪9人。24日(十九日)晚,红枪会聚集会众400人进驻彭公堡,改建为民团,公推赵树勋、李桂林为总团长,下设18个分团,由李桂林(兼)、胡积海等任分团长。与此同时,各区亦纷纷成立了民团,抗暴势力迅猛发展。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三日),军匪连长贺宝诚率部直扑彭公堡,在马坊坳与民团遭遇,被分团长黎如林刀劈马下,并将其头颅挂于彭公堡城头示众。逯韬闻讯,气急败坏,倾巢出动,扬言要与民团决战。赵树勋、李桂林等率众严阵以待。交战中,民团以“敢死不后退”的“硬顶”精神奋勇冲杀,歼灭军匪106人,生俘15人。11月30日(十月二十六日),胡积海率民团30人,截击于亭口坡,打退军匪援兵,杀敌18人。12月16日(十一月十二日),赵树勋、李桂林等率民团千人包围了长武县城,驻扎四关,日夜轮番攻击。逯韬龟缩城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民团攻城日久,轻敌麻痹,12月26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夜,突遭军匪偷袭。赵树勋仓促应战,杀敌数人,因枪卡弹壳,中弹身亡。李桂林闻讯前来接应,亦中弹牺牲。当时赵树勋、李桂林均年仅28岁。 赵、李二人牺牲后,民团被迫撤离县城,退至浅水坳,公推胡积海为总指挥,重整旗鼓,再次围城。1927年1月3日,逯韬军匪虽在过境军队的掩护下逃离县城,但县知事陈兆丽则被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钉镣收监,以儆效尤。此后,正式成立长武县民团,以胡积海为总团长。抗日战争中,胡积海率众从军,在卫立煌部任副官,转战太行山一带,与日寇作战。后因负伤返回。1948年在家中病逝。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