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承栻(1875—1918),又名思齐,字敬轩。清末西安府醴泉县北庄村(今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自幼读书,天资聪颖,思想进步。1912年(民国元年),他和张鹏程在北庄村联合创办“柽启学堂”(高等小学),自任校长。学校开设国语、算术、地理、历史、体操、唱歌等课程。聘请的教员大多是当时的进步青年。教员和学生一律身穿制服,人称“洋先生”、“洋学生”、“洋学堂”,就连学校的门窗格式也新颖别致,与别处异样。这样一来,便遭到一些守旧派人物的反对,说他是“胡弄”。学校创办几年后,随着北庄村和附近村子上学的人越来越多,文化气氛空前活跃。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赞扬柽启学校,不少青年来到柽启学校就读。 张承栻不仅热心兴办教育,还积极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袁世凯宣扬帝制后,张承栻对此深表反对,他以柽启学校为据点,吸收进步教员和革命青年,组织起了一支约有300人的革命队伍,以响应陕西的“护国反袁逐陆”斗争,后被编入讨袁第四军。陈树藩利用这场斗争赶走陆建章而成为陕西督军后,依旧成了北洋军阀的爪牙,而当时的醴泉县知事陈绍钧又是陈树藩的忠实走狗,他们狼狈为奸,与革命派人士势不两立。张承栻一直暗中和革命派人士保持联系,伺机再举义旗。1918年1月28日,陈绍钧得知张承栻率领所部二三百人已经到达乾县、准备接受靖国军右翼司令吴希真改编的消息后,立即报告陈树藩部之旅长刘世龙,刘世龙当即派兵赶赴乾县逮捕了张承栻。张承栻被连夜押回醴泉县城进行审讯。审讯中,被打得遍体鳞伤,连牙齿亦被全部击落。虽然受尽酷刑,他仍坚贞不屈。陈绍钧无可奈何,遂将张承栻解往西安交陈树藩处置。不久,陈树藩下令将其杀害于西华门什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