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士骥(1886—1912),字德卿。清末西安府咸阳县马庄镇(今咸阳市秦都区马庄乡马庄镇)人。幼时有胆略而敏捷。初入私塾,后考入西安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西安师范学堂,该学堂是陕西同盟会的基地之一,他受民主思想的熏陶,立志投身革命。因其认为“救国之道,非武力而不能为”,遂转而考入西安陆军学堂。次年加入同盟会,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震动全陕的蒲城学潮(即“蒲案”)发生后,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到陕西巡抚衙门请愿的斗争。他还利用马庄镇十月古会,回乡宣传“禁吸、禁种鸦片”及“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男女都可上学”等进步思想,在群众中颇有影响。 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中,王士骥追随起义总指挥张凤翙参加了攻打“满城”(即今西安新城)的战斗,得到张凤翙的器重。九月初五(10月26日),王士骥奉秦陇复汉军司令部派遣,与董毓秀带领20多名新军战士返回咸阳宣传革命,组织民团,光复地方。此前,咸阳城中有一帮坏人,得知省城革命军起,便在城内乘机大肆索贿派粮,甚至鸣炮劫狱,平白制造混乱。县署官员不明真象,甚为恐惧,缒城而逃。因变出仓促,商民罢市,咸阳城内外人人惊慌。恰巧此时,王士骥率人回到咸阳,便在街上大声喊道:“我们今天回到咸阳是来保护父老乡亲的,希望大家不要惊慌!”随即接管了县衙。他派战士广贴安民告示,把“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大旗插在西门城楼上;在凤凰台广场召开各界群众大会,登台宣告清王朝在咸阳县的统治结束,宣传了革命宗旨,动员群众支持革命;约请士绅和各界代表在县署议事,听取意见;成立以商民为主的咸阳民团,维持城内治安;以东街“十二罗圈腿”、西街“二十四兄弟”等反清组织和城外铧角寺、河头堡等地群众武装为基础,组建了“咸字营”,负责城区防务。在斗争尖锐激烈的咸阳县,当时的革命政权得以迅速巩固,王士骥起了关键作用。 不久,在西安起义时逃往甘肃的陕甘总督升允纠集甘军20个营,沿邠州(今彬县)一路东来,妄图扑灭陕西革命。秦陇复汉军兵马大都督张云山亲自带队西征,王士骥奉命率咸阳县民团驻守乾州(今乾县),任前锋官和侦探营营长。他经常改穿便服,装扮成乡民,出入于清军营地,刺探敌军实情。1912年(国民元年)2月初,王士骥在防守乾州西门时,发现甘军偷袭北门,立即率部助战,在战斗中被击中大腿,身负重伤。当时战士们要抢救他,他阻止说:“乾州如被敌人占领,我们和百姓将遭杀害,不要管我!”直至奋力战斗,打退敌军之后,他才被送至省城抢救。 2月18日,清军陆洪涛部袭击醴泉县城(今礼泉县城)得手。23日,清军马步兵2000余人直扑咸阳城下,伏于北门及西关,准备攻打咸阳县城。王士骥在医院得知此情后,忘记自己身负重伤,竟愤怒地奋臂大呼道:“打退清军,守住乾州,保住咸阳,冲锋啊!”因情绪激动,伤口迸裂,抢救无效,于次日壮烈牺牲。终年27岁。军政府追授中校军衔。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