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重阳(1113—1170),道教全真教祖师。名中孚,字允卿,道号重阳,以号行。金代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今咸阳市秦都区双照乡大魏村)人。父名王百万,为当地豪门。王重阳排行第三。他自幼酷爱读书,聪颖过人,20岁时,经史百家之学无不贯通。 金天会八年(1130),咸阳被金人占领,归属金朝。第二年,王重阳打算应试科举,因冒犯师长而被摈弃。当时兵荒马乱,天灾频仍,民不聊生,咸阳及邻近的醴泉县(治今礼泉县骏马乡旧县村)一带饿莩遍野,人至相食,他家久为富室,被饥民抢掠一空。事后,有司率领兵卒捕得领头的饥民,意欲严惩,王重阳生性豁达,待人豪爽,叹道:“这是因为饥馑所迫,我不忍心看其受戮,请全都释放了他们。”于是尽释不问,乡人都服其仁。天眷(1138—1140)中,王重阳改应武举。因其自幼读书之外,兼习弓马,善于骑射,加上膂力过人,竟以优异成绩得中甲科。他高兴之至,遂改名德威、字世雄,期望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耀门庭。不料虽中武举,却只能充当一名征收酒税的小吏。于是愤然辞职,到渭河南面的终南县(治今周至县终南镇)刘蒋村(今属户县)隐居。在此期间,他情绪极为消沉,终日沉沦于酒坛,国事、家事一概不问,过着自暴自弃的颓废生活。一度想皈依佛门,但未能如愿以偿。于是放旷自适,似疯似癫,人们常常称呼他为“害风”(据《传灯录》:关中以疯癫为害风),遂有“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之说。 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自称在终南县甘河镇(今户县泔河镇)遇到某隐士,向其传授了金丹道口诀。此事虽系杜撰,全由他亲口传出,则成了他皈依道教的转机。从此,他便与世俗隔绝,当了道士,更名喆(读作“哲”),字知明,号重阳子,专心修行。自大定元年(1161)开始,他自己在刘蒋村挖了丈余深的墓穴,称为“活死人墓”,独居其中,并自作诗道:“活死人兮王喆乖,水云别是一欢谐,道名唤作重阳子,谑号称为没地埋。”终日在墓中坐禅,墓上还立了“王害风之灵位”的方牌。大定三年(1163)秋天,他忽然埋掉墓穴,在刘蒋村搭盖茅庵居住。一边布道,一边修行。初期布道收获甚微,只有史处厚、刘通微、严处常三位弟子跟随。大定七年(1167),他忽然焚掉茅庵。邻人惊来救火,见其在火边且歌且舞,只好作罢。之后,他孤身一人,前往山东。 王重阳到山东后,在海宁州(治今山东省牟平县)会见了海宁一带最大的富豪马从义,并住在其家。其间,王重阳费尽心机,终于说服了家赀钜万的马从义及其妻子孙氏当他的弟子。王重阳在马家的庭院修筑了“全真”庵,在其中寝居。自收马从义夫妇为弟子后,周围有许多人开始信奉此教。他从众多弟子中挑选了道行高深的谭长真、刘长生、邱长春、王玉阳、郝太古及马丹阳(即马从义)、孙不二(即马从义之妻孙氏)等7人为高足,一面进行指导,一面专心布道,结果,在山东北部沿海地区成功地建立起了三光会、七宝会、金莲会、玉华会、平等会等五个宗教团体。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率领几位高足欲回陕西。第二年正月初,途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王重阳去世。徒弟将其遗体送回终南县,葬于刘蒋村。终年58岁。 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与传统道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全真派主张释、儒、道三教同源,提倡“打坐”,戒酒色财气,奉行真功(即自我修行)、真行(即拯救他人),排斥符箓、咒术以及欲成神仙的炼丹术。王重阳去世后,全真派将其七位高足弟子称为“七真人”,并模仿禅宗的“五家七宗”之说,将祖师王重阳与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五位宗祖合称为“五祖七真”。元朝建国后,世祖忽必烈曾三次召见邱长春(即邱处机),对全真派极为推崇,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武宗海山加封其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王重阳作为道教全真派祖师,平生著述甚丰,仅《道藏》所录,即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等传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