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赵光逢(?—928),字延吉,唐末五代文学家。京兆府奉天县(治今乾县)人。唐宰相赵隐长子。乾符五年(878)登进士第。初任凤翔府(治今凤翔县)推官,后入朝为监察御史。父亲去世后,回家守孝。光启元年(885),僖宗李儇自成都返回京师,授其为太常博士,历任礼部、司勋、吏部三员外郎,集贤殿学士,转礼部郎中。景福(892—893)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诰,职掌起草诏令。当时,其弟赵光裔亦以膳部郎中知制诰。兄弟二人对掌内制、外制,时人很以为荣耀。不久召充翰林学士,正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后改兵部侍郎、尚书左丞。乾宁三年(896),随从昭宗李晔避难华州(治今华县),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光化三年(900),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因昭宗荒淫无度,喜怒不常,发动政变,迎立皇太子李裕监国。第二年正月昭宗复辟后,宰相崔胤与宦官争权,士大夫不顾名节,廉耻丧尽。赵光逢不肯同流合污,遂上书称病,退居洛阳,关闭大门,谢绝应酬,好几年不同亲友来往。天祐元年(904),昭宗迁至洛阳,起用赵光逢为吏部侍郎,又改尚书左丞,历太常卿。唐朝灭亡后,奉事后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左仆射,以太子太保致仕。末帝即位,起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以司徒致仕。继事后唐,明宗即其家拜太保,封齐国公,天成三年(928)卒于洛阳。他自幼好学,以文学德行知名于世,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誉为“玉界尺”。梁之郊庙乐章,多出其手。《全唐诗》录存其诗8首,皆为郊庙歌辞。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