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寂照和上(758—833),俗姓庞,号寂照,字法广。唐代高僧。京兆郡兴平县(治今兴平县)人。父亲庞诠,为京兆府灌锺府折冲都尉,驻守咸阳县马跑泉精祠。母亲窦氏,笃信佛教。传说寂照和上初生,便有种种与众不同之处。7岁时,家人领其至总持寺,谒积禅师,始具五戒。初读《妙法莲华经》,一目五行,人皆异之。次授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唐僧玄奘所译的《阿毗达摩俱舍论》,经未授毕,即见异效。众人称为“圣童”,遂落发为僧。 大历十四年(779),寂照22岁,在西明寺坛试得度,隶籍于慈悲寺。不久,在海觉寺开讲经论,并精研《涅槃经》诸译本与马鸣菩萨所作的《大乘起信论》。贞元六年(790),德宗下诏迎岐州圣朝无忧王寺(即今扶风县法门寺)佛骨(即舍利)入禁中供养,并送京师诸名寺瞻拜,寂照和上此年得以漫游岐州诸寺。当时京西擅长律学者闻风而至,寂照和上都依礼接待。这些人中,有头插贝多罗叶的,有缽盛葡萄蔓的,形形色色,自以为得意,但一遇寂照和上,便都自惭形秽,悄悄由偏门而出。贞元十年(794)春,寂照和上途经蔚州(治今河北省蔚县)前往佛门圣地清凉山(即今山西省五台山),见曼殊大士,并寻访普贤菩萨修道之处。随后,游历太白山,止于福庆寺,往来于渭滨、郿坞之间达10余年。嗣后,授徒于陇州(治今陇县)。 元和三年(808),寂照和上在咸阳县魏店镌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这一年,因其在佛坛享有盛誉,朝廷功德使请其入住长安城中的敕建大安国寺。不久,朝廷需延请二位德高望重的僧人住持敕建圣容院,寂照和上即为被选中的二人之一。圣容院位于长安城中敕建大招提寺内,是中宗李显为供奉其父睿宗李旦在东宫时的真容(即画像)而建,为寺中之寺,极为华贵。寂照和上能入主此寺,并接受钦赐二时袈裟和配隶僧侣七人,这在当时京师佛坛无疑是一件惹人注目的盛事。自此之后,长庆年间、宝历末年和大和初年,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驾临大安国寺时,都请寂照和上导引于前,随时对答,甚受尊崇。大和元年(827)夏,寂照和上奉诏入宫内神龙寺。神龙寺即神龙殿,中宗、玄宗都崩于此殿,为宫中一大道场。第二年,又移位延唐寺。大和七年(833)冬季,寂照和上患病,半月后病重。死后焚化。终年76岁。 会昌元年(841),寂照门人圆进等为其师建碑,秘书省著作郎、唐代著名文学家段成式撰写了碑文,称其为“内外临坛大德寂照和上”。碑文由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之弟无可和尚书写,今存咸阳博物馆内。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