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靖(571—649),字药师。唐朝大将。雍州三原县(治今三原县东北三十里)人。祖父李崇义为后魏殷州刺史,父亲李诠为隋朝赵郡太守。李靖姿貌魁伟,通晓书史,年轻时就有文武才干,时常给亲友说:“大丈夫如果遇到贤明的君主和好的机会,一定要建立功劳,干出一番事业!”他的舅父韩擒虎为隋初名将,经常与他谈论兵法,每每赞叹说:“可以一起议论孙子、吴起兵法的,除过这人还有谁呢!”隋朝时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认为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左仆射杨素抚摩着自己的卧床对李靖说:“卿终将坐在此处。” 大业末年,李靖官至马邑郡(治今山西省朔县)丞。太原留守李渊出塞击突厥时,李靖觉察到其有反叛之志,于是自锁自己,亲赴江都宫(今江苏省扬州市)向炀帝秘密报告这一谋反事件。行至长安(今西安市),因道路阻塞,没有去成。唐国公李渊攻占京师,得知此情,拘捕了李靖,即将斩首,李靖大呼说:“公起义兵反隋,本为天下扫除暴乱,怎么不想成就大事,而以私仇斩杀一个壮士呢?”李渊赞许他的话,李世民又一再求情,于是赦免了他。不久,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幕府。武德二年(619),随从秦王讨伐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当时萧铣盘踞荆州(治今湖北省江陵县),高祖李渊派李靖前去安抚。李靖轻骑经金州(治今安康市)至硖州(治今湖北省宜昌市),因萧铣阻挡,久不得进。高祖大怒,暗中下令硖州都督许绍斩杀李靖。许绍看出李靖是个人才,替他求情,才免于一死。遇上开州的蛮族首领冉肇则反叛,率领兵众进犯夔州(治今四川省奉节县),赵郡王李孝恭奉命征讨,未能取胜,李靖亲率800士兵,袭破敌营,随后在险要处预设伏兵,临阵斩杀冉肇则,俘虏5000余人,大获全胜。高祖大喜,除降玺书慰劳外,另下手敕告诉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我早都忘了。” 武德四年(621),李靖拟定十条平定萧铣的计策,通过李孝恭奏上。高祖采纳了这十条计策,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高祖考虑到李孝恭临战经验不足,任命李靖为行军长史,将三军之重全托给了李靖。这年八月,唐军在夔州会合。萧铣以为此时秋雨连绵,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唐军不会进攻,因而毫无防备。九月间,李靖率兵东进,快过三峡时,诸将都主张暂停,等待江水退落后再进兵。李靖果断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我军刚刚集结,萧铣尚不知晓,若乘着江水猛涨之势,突然攻至江陵城下,即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就是兵家用兵的上策。即使他得知我军动态,仓促征调兵力,也无济于事。”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计谋。唐军进至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萧铣部将文士弘率领数万兵众屯驻在清江(今湖北省恩施县),李孝恭主张出击,李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一员猛将,士卒骁勇,恐难抵御。我军应暂时停泊南岸,不要与他交战,待其锐气衰竭,然后奋勇出击,必能将其打败。”李孝恭不听,留李靖守营,亲率大军与文士弘交战,李孝恭果然失败,奔于南岸。文士弘军获胜之后,弃舟江心,乱抢物资,人皆负重。李靖见其军混乱,放兵猛攻,大败敌军,获其船舰400余艘,斩首及淹死将近万人。随之,李靖率领5000轻兵为先锋,顺江而下,屯兵于江陵城外。这时,李靖下令将所获船舰抛弃江中,任其飘流,将士们大惑不解。李靖笑道:“萧铣地广兵多,我们孤军深入,主城未破,如果敌人援军赶到,我方将会腹背受敌,胜败就难说了。现将这些船舰抛弃江中,任其飘流,敌人援军看见,必以为江陵已被攻破,就不敢轻易前进了。这样,我军争取了时间,便可以早破此城了。”萧铣急忙征调军队,果然都不能至。李孝恭率大军继续前进,李靖又打败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获带甲之士4000余人。这时唐军主力兵临城下,势不可挡,萧铣求援无望,孤城难保,只好开了城门投降。 李靖率部入城后,号令严明,秋毫无犯。这时有的将领请求准许他们抄没那些抗拒唐军的将领家产,用以赏赐士兵。李靖劝阻说:“王者之师,义在慰问受害百姓,讨伐有罪之人。百姓既受驱逼,抗拒亦非所愿,不能比照叛逆。如今荆、郢二州刚刚平定,应当宽大为怀,安慰其心。若果已经投降还要抄没家产,恐怕荆州以南诸城只会拼死拒守,不可能再有人投降了。”于是李孝恭下令严加禁止。原属萧铣占据的江、汉流域驻军闻说唐军纪律严明,优待俘虏,纷纷投降唐朝。李靖因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诏命检校荆州刺史。于是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派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遣子弟前来拜见,李靖秉承皇帝旨意分别授给他们官爵。凡所怀集之地96州、60余万户。高祖下诏褒美嘉奖,任命其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武德六年(623),辅公祐在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起兵称帝,背叛唐朝。高祖诏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前往征讨。李勣等七总管并受调度。军队开至舒州(治今安徽省潜山县),辅公祐部将冯惠亮率水兵3万屯驻当涂(今江苏省当涂县),陈正通、徐绍宗领步、骑兵2万屯驻青林山(今当涂县南长江东岸),用铁锁连接江西的梁山,隔断了长江通道,与冯惠亮成犄角之势以牵制唐军。诸将都主张先攻丹阳,认为丹阳既破,冯惠亮等部自必投降。李孝恭将要采纳这一建议,李靖认为不妥,他分析说:“我军如果先攻丹阳,势必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他认为冯惠亮等布下此阵,是想不战而拖垮唐军。于是提议先攻冯惠亮等部。他说:“今若攻其围墙和栅栏,将是出其不意。消灭敌军之机,在此一举。”李孝恭认为分析正确。因而李靖率部水陆并进,先攻冯惠亮等,冯惠亮等兵败逃亡,其军被杀伤及淹死者1万余人。李靖随即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祐甚为恐惧,立即率兵东逃,企图奔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投靠其兵部尚书左游仙。行至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与冯惠亮等先后被擒,江南全部平定。于是置东南道行台,任命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废,又任命其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连遭兵祸,百姓凋敝,李靖尽心抚慰,吴、楚遂安。高祖赞叹道:“李靖乃是萧铣、辅公祐的‘膏肓’,古时候的良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怎么能比得上?” 武德八年(625),突厥汗国进犯太原郡(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高袒以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江、淮兵马1万,屯驻太谷县(治今山西省太谷县)。当时诸军都受创伤惟独李靖所部得以保全。第二年,突厥莫贺咄设寇掠边疆,征召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直入泾阳县(治今泾阳县),李靖率军昼夜兼程,奔至豳州(治今彬县),断其退路,后来迫使突厥与唐朝和亲而罢。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拜李靖兵部尚书。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贞观三年(629),太宗决定用武力反击连年侵扰、反复无常的东突厥,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并州都督李勣等一同出击。第二年五月,李靖出其不意率领3000精锐骑兵自马邑出发,星夜奔驰,直至恶阳岭(今山西省平鲁县西北)。颉利可汗没料到李靖会突然逼近,甚为惊慌,说道:“唐兵若不倾国而来,李靖何敢孤军至此?”侦探向李靖报告了突厥内部的惶恐状况,李靖又派人离间可汗的亲信,不久,其心腹康苏密率众来降。于是,李靖趁夜袭击东突厥王城定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大败敌军,俘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隋炀帝皇后萧氏,颉利可汗仅只身逃跑。李靖因功进封代国公。太宗曾对李靖说:“昔日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不免身降匈奴,卿以三千轻骑深入敌境,攻克王城,威震北方诸夷,此为古今所未有,足以雪洗我往年渭水之役的耻辱!” 自破定襄之后,颉利可汗大为恐惧,遂率领数万残部逃奔至阴山北面的铁山,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唐朝谢罪称臣,请求举国内迁。颉利可汗表面上请求入朝觐见,暗地里伺机卷土重来。太宗识破了可汗的诡计,一面派鸿胪卿唐俭等前去安抚,一面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前去迎接颉利可汗。李靖深知太宗的用意,遂领兵至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与李勣会合,共同商议,分道袭击颉利可汗。当李靖把这一决定告知副将张公瑾时,张公瑾大为不解,说道:“皇上已经允许颉利可汗投降,使者唐俭还在他那里,怎么能袭击呢?”李靖说:“突厥反复无常,首先失信于唐。一旦我军撤回,还会待机进犯。现在机不可失,应彻底根除后患。”他还一语道破天机,说这正是当年韩信破齐时使用的计策(楚汉相争时,汉刘邦遣郦食其游说齐国,韩信乘齐国无备,突袭并打败了齐国)。于是率领轻骑连夜疾进。颉利可汗见唐使来抚,从未想到唐军会来袭击,及至李靖率军距其牙帐10里左右,方才发觉。此时部众溃散,已无法抵御,唐军乘势进攻,斩首1万余级,俘获男女10万余口,生擒可汗之子叠罗施,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向西逃去,企图投奔吐谷浑,途中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所擒。唐军大获全胜,东突厥汗国灭亡,唐朝的疆土扩展到了阴山以北至于大漠。 李靖平定突厥后,大臣中有人诬陷他,说他军纪不严,致使突厥珍宝失散于乱兵之手。太宗严辞斥责,李靖无所辩白,只是叩头谢罪。过了一阵,太宗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死。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功。”诏加左光禄大夫。不久,太宗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进谗言陷害公,如今朕已觉悟,望公勿记在心。”于是,迁尚书左仆射,成为宰相。 贞观八年(634),太宗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李靖为畿内道大使。不久,因脚病恳求辞职。太宗遣使慰问,准其所请,同时授检校特进,厚加赏赐,仍请其脚病稍愈,每两三日至门下、中书两省平章政事,参预朝政,行使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唐朝西部边境的吐谷浑汗国侵扰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县)。太宗打算讨伐,看着侍臣说:“如得李靖为帅,岂不更好!”李靖知道后对房玄龄说:“李靖虽老,尚能一行。”太宗大喜,以其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任城王李道宗及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五员大将讨伐吐谷浑。李靖率军一举攻克吐谷浑首府伏俟城(在今青海湖南岸)。这时正值冬末,吐谷浑退守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临退走前,焚毁了草场,企图使唐军马无饲草,无法进军。这时多数将领认为不宜深入作战,等待来年新草长出后再说。李靖决计继续追击。于是翻越积石山(即今青海省东南部积石山脉),前后交战几十次,杀伤敌军无数。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在逃跑中被部下杀死,斩首来降。李靖又立大宁王慕容顺而回。 在平定吐谷浑的战役中,盐泽道总管高甑生延误会师日期,受到李靖的责备,于是怀恨在心,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太宗命法官查验其事,毫无证据,高甑生等以诬告罪被流放边疆。李靖从此闭门自守,谢绝宾客,即使亲戚,也不得随意进入。 贞观十一年(637),改封卫国公。贞观十四年(640),李靖妻子去世,诏令在昭陵为制坟茔,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坟丘像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状,以表彰其特殊功勋。贞观十七年(643),诏令绘李靖等二十四功臣图形于凌烟阁。次年,太宗亲至其家看望病情,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太宗将伐辽东,召李靖人阁,赐座御前,对他说:“公南平吴、会(指吴郡、会稽),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公意如何?”李靖答道:“臣以前凭借天威,得有尺寸之功。今虽已是残年朽骨,陛下若不嫌弃,老臣的病将要好了!”太宗怜其年老体衰,没有准许。贞观二十三年(649)在家中去世。终年79岁。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平生著有军事著作多种,除过《六军镜》3卷早已失传外,至今尚存有《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共98条,包括训练、边防、作战指挥等,是李靖戎马生涯的系统总结,为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此外,明人汪宗沂从杜佑《通典》等书中辑录的《李卫公兵法辑本》,亦有重要价值。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