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大亮(587—644),唐朝大将。雍州泾阳县(治今泾阳县)人。父亲李充节为隋朝朔州总管、武阳县公。李大亮年轻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任韩国公庞玉行军兵曹。李密攻打东都洛阳,庞玉战败,李大亮被俘。同时被俘的100余人都被杀死,李密部将张弼看见李大亮气度不凡,没有杀他,单独与他交谈,在帐下结为朋友。 大业十三年(617),唐国公李渊入关,平定京师。李大亮自东都归唐,被任为土门县(治今富平县东北土门坊)令。到任时,正遇上县中饥荒,盗贼侵扰,李大亮卖掉自己骑的马,把钱散给贫困和病弱的百姓,鼓励农民垦田务农,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他又亲自捕捉盗贼,县境很快得以安宁。当时秦王李世民巡视和安抚北境,听到李大亮的事迹,深为感动,写信勉励和慰劳他,并赐马1匹、帛50段。其后,胡人进犯县境,李大亮兵少不能抵御,便单身匹马前去胡营,向其豪帅陈述祸福,致使众胡感悟,相继归降。李大亮又杀掉来时所骑的马,和众胡一起宴饮,然后步行回家。前后归降的有1000余人。高祖闻讯甚喜,越级任命其为金州总管府(治今安康市)司马。 当时,王世充派遣其兄之子王弘烈占据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高祖令李大亮安抚樊、邓二州,以图进取。李大亮由金州率兵东向,连续占领10余座城。高祖写信慰劳,升任其为安州(治今湖北省安陆县)刺史。又令招抚广州(治今广东省广州市)以东,李大亮行至九江,遇上辅公柘反叛,遂设计擒获了辅公祐的部将张善安。辅公祐不久派兵围攻猷州(治今安徽省泾县西),刺史左难当环城自守,李大亮率兵进援,敌军败退,随之升任越州(治今浙江省绍兴县)都督。 贞观元年(627),转任交州(治今越南河内市西北)都督,封武阳县男。不久征召回京,任太仆卿。后出任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县)都督,以为政仁德而称于世。有一次,一个未正名的监察御史到凉州去,看见一只名鹰,暗示李大亮进献给皇上。李大亮秘密上表给太宗说:“陛下久未打猎,使者却求献名鹰。如果是陛下之意,那就严重违背了昔日的心志;如果是使者擅自所为,便是派遣的人没选择好。”太宗回信说:“有臣如此,朕又何忧!古人说一言之重,相当千金。今赐给你胡瓶一只,虽无千金之重,乃是朕自己的所用之物。”又赐给他荀悦《汉记》一部,说道:“荀悦此书议论渊博,穷尽为政之体,公宜寻绎体味。” 其时,突厥可汗败亡,北边诸部相继归附。凡归附者,每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位列五品者满百名。又下令把归附的胡人全都安置在黄河以南,诏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之绥集散处在伊吾郡(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而尚未归附的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勤及七姓种落。朝廷怜其受冻挨饿,还派人在沙漠边缘贮积粮食,特别加以赈济。李大亮觉得这样做于事无益,他上疏说:“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四夷好比枝叶。伤残根本,厚待枝叶,而说是寻求平安,没有这样的事。”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让突厥仍居塞外,由朝廷施以德威,使其永为藩臣,即所谓“行虚惠,收实福”。他认为“河西之地屡为夷狄困扰,州县一片萧条,加上隋末战乱,已经残破不堪。”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提出免去他的招慰之务。太宗采纳了他的计策。 贞观八年(634),李大亮被任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其间斥恶奖善,甚有美称。不久,以河东道行军总管随大总管李靖西讨吐谷浑,以功进爵为公,拜左卫大将军。 贞观十七年(643),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李大亮以朝廷重臣兼领太子右卫率,不久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受亲近和信任。他每次在宫中夜间值班,都通夜不眠。太宗曾慰劳他说:“逢公夜间值班,我便通宵安卧。”太宗每次出外巡视,多让李大亮居京留守。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去洛阳,让李大亮协助宰相房玄龄留守京师。房玄龄很看重他,认为他“有周勃、王陵的节操,可以托付大事。”不久病重,太宗亲自为他和药,并派快马由洛阳送至长安赐给他。临去世前,上表请求停止征伐辽东的战事,又说京师是宗庙所在,劝太宗要特别留意关中。终年59岁。即将入殓,家中没有珠玉可以作为口唅,惟有米5石、布30端。清贫素俭如此,而由他一手抚养的孤儿就有15个之多。太宗闻之垂泪,为他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大亮生性忠诚谨慎,看上去少言寡语,而内心刚毅勇烈。对天子可以争论是非,至妻子未曾见其倦容。平生官爵显赫,而居处简陋,衣裳俭朴。在越州抄写书籍100卷,及至离任,全都留在了督署。曾经因张弼救他一命,终生不忘报答。当时张弼任将作丞的小官,故意不让李大亮知道。有一天在路上偶然相遇,李大亮拉住张弼悲泣不止,要把全部家产送给张弼,张弼不接受,他便对皇帝说:“臣所以能侍奉陛下,全是张弼之力。请把臣的官爵改授给张弼。”皇帝为此提升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以李大亮知恩能报为贤,而称赞张弼有功不自夸耀的美德。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