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窦静(?—635),字元休。唐朝大臣。著籍扶风郡平陵县(治今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窦抗第二子。在隋朝为左亲卫,因父得罪炀帝,多年不得升迁。武德元年(618),高祖任命其为并州大总管府(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长史。当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连年兴兵,军粮难以继续,窦静上表请求在太原设置屯田以节省运粮的费用。朝中议论认为天下凋敝,流民未复,不宜加重百姓的困苦,遂搁置不准。窦静连续上书,言词甚为恳切,于是征召入朝,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等大臣在廷殿上当面争论,裴寂等未能说服窦静,高祖终于同意屯田的建议。于是每年收粮数千斛。高祖高兴,令其检校并州大总管之职。窦静又考虑到突厥频频进犯边境,请求切断石岭(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关城)的通道以为障堡,这个建议也被采纳了。 武德九年(626),太宗即位后,征拜窦静为司农卿,封信都县男。当时赵元楷为司农少卿,贪于聚敛,窦静对此极为反感。他召集属官高声说道:“像炀帝那样奢侈无度,竭天下之财以供己用,司农就必须有您这样的人。如今天子躬行节俭,为了使亿万百姓安乐,宁可委屈他一个人,哪儿用得着像您这样搞!”赵元楷甚感羞愧。贞观二年(628)复置夏州(治今靖边县东北白城子),窦静改任夏州都督。 当时,突厥阴怀二心,诸将出征者经过夏州时都要拜访他,他便为之陈述突厥内部的虚实,诸将因而常打胜仗。窦静还暗中派人去离间其部落之间的关系,致使郁射所部的郁孤尼等九俟斤一同率部归唐。太宗很高兴,赏赐给他100匹马、1000头羊。及至擒获颉利可汗,将其部落安置在黄河以南,窦静认为欠妥,他上书说:“臣听说夷狄之人如同禽兽,穷苦了就搏击吞噬,吃饱了就成群相聚,不可以拿刑法去惩罚,也不可以用礼义去教化。然其怀恋故土之情难以遗忘,担心一旦发生事变,再侵扰国家疆土。不如乘其败亡,给其加上贤王的封号,再把宗室之女嫁给他作为妻子,分割他的土地,离散他的部落,使其权弱势分,容易控制,他们就世世代代成为藩臣了。”那时朝廷对突厥重在怀集,虽然没有采纳窦静的建议,太宗还是很赞赏他的一片赤诚,于是下诏褒美嘉奖说:“北边事务,全都相托。以卿为宁朔大使,镇抚华夷各族,朕无北顾之忧了!”再迁民部尚书。贞观九年(635)去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