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隆基(1905~1966),西乡县丰东白杨沟人。1920年与长兄伯玉考入西安成德中学,受到共产党人杨明轩(教务主任)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考入北平农业大学,次年转入北平大学文预科。一学期后,因学费无着,休学回乡,成立“丰东青年协进会”,入会者10余人,以“砥砺学行,主持正义,服务桑梓”为主旨,揭发团总余某敲诈勒索的罪行,迫使余某吐出赃款,充作本乡学生助学金。 1926年秋,隆基在北大复学。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去日本,考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和伯玉合用一份留日学生官费。在东京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东京支部的工作,担任中华校友会主席,组织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他还翻译了《对马克思主义批判者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30年在上海出版)。又与伯玉合译河上肇所著《经济学大纲》。民国18年(1929)9月,他参加银座示威被捕,12月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 1930年4月,隆基在北平因筹备“五·一”纪念活动,被拘留3周,获释后到上海,任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1931年3月,由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资助,去德国入柏林大学经济系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和王炳南等组织“旅欧华侨反帝大同盟”,隆基任书记,进行反帝救国活动。他们还联合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成立“东亚革命分子联合会”,出版刊物《东亚革命》。 1936年12月,隆基回国,以西安绥靖公署政治处上校秘书的身份参加“西安事变”,并代表旅欧华侨,在群众大会上痛斥蒋介石卖国投降政策。1938年春,江隆基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授。1938年冬,江隆基带领400多名学生西渡黄河到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及陕北公学关中分校教务长。1939年夏,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1945~1949年,先后任延安大学校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制订了《边区战时教育方案》。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江隆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着手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1952年10月,调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与校长马寅初全面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使北大走上了繁荣兴盛的新阶段。1958年,隆基对一些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提法持不同见解,驳斥了陈伯达“把北大办成共产主义大学”的意见,不同意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因而遭到一些领导人的嫉恨。1959年1月,被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江隆基对兰大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工作重点,使原子核物理、细胞生物等4个学科成为全国闻名的专业,江隆基在兰大的工作实践和有关教育的论述,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江隆基遭到残酷的批判斗争。6月25日,被迫害致死,时年61岁。1978年4月1日,由中共甘肃省委主持,为江隆基彻底平反昭雪。1986年9月,兰州大学在校园为他塑像,并设立“江隆基教育基金”,充分肯定了他在兰大工作期间的成绩。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隆基教育论文选》,兰大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江隆基文集》和《江隆基传》。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