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康宝忠(1884~1919),字蝶庵,又字心孚,城固县城关石家巷人。父寿桐,曾在四川为官,宝忠诸兄弟皆生长于蜀。光绪三十年(1904),宝忠赴日留学,就读于经纬学校。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宝忠首批加入,参加筹备会议,任总部评议员,为陕西主盟人,是同盟会决策人之一。宝忠在校还任学生会总干事、总书记。冬十月,日本取缔中国赴日留学生,清廷密缉同盟会首要,宝忠得有力者解免。次年,同盟会派遣康宝忠回国,返川实行革命规划事宜,因事不顺而出走,后担任同盟会陕西省分会首届会长。经宝忠介绍,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并由康介绍加入同盟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忠再次赴日,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并师从章太炎研究国学。回国后为清廷法政科七品京官,分派邮传部,充任大清银行学堂教习并监学,后代理教务长。 宣统二年(1910),同盟会员汪精卫谋炸清摄政王事发,康宝忠暂避风头,借年假自北京返川探亲。次年元旦抵家,后数日其父病故。居丧期间,常与四川同盟会员议事密谋。 武昌起义后,康至南京,被任临时总统府内务部长,辞而不就,改任总统府秘书,经陕西电举为参议院议员。因力主建都北京,与孙中山相左,辞议员职。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康与其他同志组织图书公司,又与章士钊主办《独立周报》,并兼记者。民国2年(1913),《独立周报》被迫停刊后,他出任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务长。 民国4年(1915),康宝忠任国立北京大学讲师,后任教授,主讲《中国法制史》,兼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员。民国5年(1916),北大首次开设《社会学》课,由康宝忠主讲,为中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前夕,北京各公私立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公推康宝忠为总干事、主席,参加“五·四”运动的领导工作,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慷慨激昂,奔走呼号。因过度操劳,积劳成疾,于当年11月1日晨,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员休息室里,猝然逝世,时年35岁。其遗著有《伦理学》、《社会政策》、《殖民政策》、《社会学讲义》、《中国法制史》、《寥居杂记》、《寥居文学》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