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骞(?~前114),成固(今城固县)人。汉武帝建元初为郎,建元三年(前138)应募出使大月氏。 张骞与堂邑奴甘父率众自长安出发,经陇西郡(治今甘肃省临洮县)西行,过匈奴境,被匈奴人拘留,送至单于王廷。单于说:“月氏在吾北(西),汉何以得往?若吾使越汉境,汉肯听我乎?”张骞被留匈奴11年,娶妻生子,但所持汉使节杖不失。后张骞迁居匈奴西境,西逃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先前大宛国王听说中国富饶,想与汉朝通好,因匈奴居中阻碍而不得,今见张骞,喜出望外。问明原委,大宛王派翻译引导张骞至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锡尔河以北)。康居又送张骞到大月氏。 大月氏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今甘肃省河西走廊),有军队约20万。后匈奴冒顿单于立当初,攻破大月氏;老上单于立,杀大月氏王,以其头骨为饮器。大月氏含恨远徙,过大宛西,征服大夏(今中亚阿姆河上游南部,即阿富汗北部),遂定居,已历数代。张骞西来,本为结好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王审时度势,无意复仇。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后,沿南山(今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麓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留至王庭。一年后,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军臣单于死,张骞乘乱携胡妻,与堂邑奴甘父回到长安。 张骞强壮坚韧,宽厚诚信,蛮夷爱之;堂邑奴甘父,胡人,善骑射,在荒野处猎射禽兽,赖以充饥。张骞出发时率百余人,13年后仅回两人。归国后,武帝任命张骞为中大夫,任命堂邑奴甘父为奉使君。 张骞对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今印度、巴基斯坦)。”张骞说,身毒国有蜀物,则距蜀当不甚远。从蜀中径直去身毒,路途又近,又无敌国中阻,既至身毒,则可经身毒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等国,如能以义召徕,则可广地万里,使汉家天子威德遍于四海。武帝闻言大喜。元狩元年(前122),武帝遣使者十多人,从蜀中犍为(治今四川省宜宾市),自小道出西南夷,求通身毒国。至滇(今云南滇池地区),滇王当羌留之,为求向导西行。岁余,使者皆为昆明(今云南洱海地区)所杀,币物皆为昆明所夺,莫能通身毒。 元朔六年(前123),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骞知水草处,大军因此不缺水草,以功封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元狩二年(前121),张骞与李广同出右北平(治今辽宁省凌源县)击匈奴。匈奴围李广,广军失亡多,而骞未能如期与李广会师,当斩,赎为庶人。 元鼎元年(前116),为结好乌孙(今中亚伊塞克湖一带),断匈奴“右臂”,武帝又起用张骞为中郎将,率300人,每人备马二匹,携牛、羊数万及金、币、帛等,价值数千万,出使乌孙。至,张骞分遣多名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今新疆和田县)、扞罙(音wūmí,今新疆于田县西)及旁诸国。乌孙王遣使团随张骞回访汉朝。次年,张骞回到长安。武帝任命张骞为大行,掌接待外宾。元鼎三年(前114),张骞病逝,归葬故里(今城固县博望乡白崖村北之饶家营)。 后岁余,张骞所遣副使分率各国回访使团相继来到长安,汉朝与西域各国终相通好。张骞“凿空”(最先开辟西域通道)之功遂垂传万世。《隋书·经籍》载:张骞著《出关志》一卷。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