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苏威(542—623),字无畏。隋朝大臣。京兆郡武功县(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人。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之子。天生聪颖。西魏时,宇文泰执政,袭爵美阳县公,任郡吏曹,不久得到大冢宰宇文护的赏识,将女儿(后称新兴公主)嫁给了他。他看到宇文护把持朝政,害怕以后遭到祸害而连累自己,便逃进深山,以诵读为乐。北周时,武帝宇文邕拜苏威为梢伯、下大夫,前后所授官职,他均托病辞谢,不肯赴任。他有个堂妹嫁给河南郡人元世雄,元世雄从前与突厥有怨仇,突厥入朝,请求把元世雄和他的妻子、儿女交给突厥,打算杀掉他们,以快其意,周朝为了讨好突厥,遂应允了。苏威懂得突厥人贪利,便标价出售自己的田地房屋,竭尽产业,把元世雄及其妻子、儿女赎了回来。评论的人都认为苏威做事合乎道德而加以称许。 宣政三年(578),宣帝宇文赟即位,拜苏威开府。当时杨坚为丞相,高颎多次推荐苏威,杨坚召入内室,与他交谈,极为高兴。过了一个多月,苏威知道了杨坚将要取代周室的事,便逃回家乡。高颎要求派人去追,杨坚说:“这说明他不想参预我的事。暂且不要管他,让他回去。”开皇元年(581),隋王杨坚代周立隋,是为隋文帝。隋文帝即位,拜苏威为太子少保,追赠其父为邳国公,由苏威袭爵,不久,兼任纳言(即侍中)之职。 一次,文帝与独孤皇后饮酒,召苏威及高颎、杨素、杨雄等四位大臣,说他打算在南山(即秦岭)险要之处构筑屏障,以固国本,苏威当即劝说文帝,希望他把发扬道德法则放在首位,他说:“如果放弃道德而依据险要,同船过渡之人,哪一个不是仇敌?纵然有南山的险要,怎么能固守得住呢?”文帝认为他讲得好,亲自斟酒给他。前些年,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实行改革时,因国家经费不足,所制定的赋役制度很繁,老百姓的负担很重。苏绰曾经感叹道:“我所制定的制度,正像拉紧弓弦一样,不是太平之世的法则,以后的君子谁能放松这拉紧的弓弦呢?”苏威听说过这句话,常常把这当作自己的使命。于是,奏请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并实行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文帝都采纳了。由此日益受到宠信,与高颎参预掌管朝政。当时,苏威看到宫中帷幕的钩子都是用银制作的,便向文帝极力陈述节俭的好处,文帝听从他的劝告,下令毁弃了原有雕琢文饰的器物。有一回,文帝大怒,要杀掉一个人,苏威认为不妥,遂入阁进行劝谏,文帝不但不听,还打算出去亲手杀掉那人。苏威挡住去路,文帝绕道而出,苏威又赶上去挡住,文帝无奈,拂袖入内。过了好久,文帝召见苏威,表示道歉,说道:“您遇事能够这样认真,我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了!”于是赐马2匹,赏钱10多万。一年多后,文帝命苏威兼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和御史大夫三职,原任太子少保与纳言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弹劾苏威,说他身兼五职,却安于现状,贪恋所处,没有举荐贤良以代替自己之意。文帝辩解说:“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心中想着长远的大事,即使在举荐贤良方面有所缺失,何必这样急迫呢?”他望着苏威,借用《论语》中孔子说颜渊的话道:“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惟独我和你能够这样吧?”于是对朝臣说:“苏威假如不遇到我,没有地方可以实行他的言论;我不得到苏威,拿什么来实行教化呢?杨素的才智机辩举世无双,至于像考虑古今,择善而定,辅佐我宣扬教化,杨素就不是苏威的对手了。”不久,拜刑部尚书,免去太子少保和御史大夫职务,后来京兆尹一职被废,改任检校雍州别驾。当时,高颎与苏威同心协理政令和刑罚,大小之事,没有不是由他们筹划的。因而建国后短短几年,天下遂称太平。嗣后转任民部尚书,又调任吏部尚书,兼领国子祭酒。文帝修订隋朝典章制度,其律令格式多为苏威所定。 开皇九年(589),文帝拜苏威为尚书右仆射,名副其实地担任了宰相。第二年,文帝巡行并州(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令其与尚书左仆射高颎一道留京总管朝政。不久,又令其持节巡抚江南,并拥有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务的职权。江南一带自晋室东迁以来,一向刑法废弛,高门压抑寒门,士族侵凌民众。平定陈朝之后,隋朝的地方长官下令江南民众不论老幼都要诵读所谓“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理道德教育),苏威又给“五教”添加了一些烦杂卑俗的解释语句,百姓没有不嗟叹怨恨的。苏威奉使回京后,奏请江南一带也应依照北方各州的制度核查户籍。此事遭到了江南世族的激烈反对。又有人造谣说隋朝要迁移江南世族入关,一时从长江南岸直至五岭以南,士族和土豪纷纷起兵反叛,其首领有的自称皇帝,有的自称大都督,聚众多至数万,少的也有几千,攻陷州县,杀害地方官,甚至抽出他们的肠子说:“我叫你再让我们诵读‘五教’!”文帝诏令大将杨素率军南下征讨,这场叛乱才得以迅速平定。 苏威的独生儿子叫做苏夔,苏夔仗着父亲的权势引荐罗致宾客,四海的士大夫多归附于他。他任鸿胪少卿时,与国子博士何妥等人讨论音乐。苏夔与何妥等人各执己见,于是让百官分别写出他赞成谁的见解,结果,慑于苏威的权势,表示赞成苏夔的达十分之八九。何妥愤恨地说:“我讲学四十多年,反而被初生儿所屈辱!”于是奏言尚书右仆射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结为朋党,又奏言说苏威以不正当的途径任其堂弟苏彻、苏肃等为官,还揭发说国子学聘请黎阳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而苏威嘱咐卢恺以为其府参军。文帝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查验,所奏之事都得到证实。文帝拿《宋书·谢晦传》中记述朋党之事的一段文字给苏威看,苏威感到恐惧,脱掉帽子连连叩头,文帝说:“现在谢罪已经迟了!”于是免去了苏威的本兼各职及其爵位,仅以开府名义,让他回到府第。当时,因苏威一案牵连而犯罪的知名人士达100多人。过了一年多,苏威恢复封爵,仍为纳言。文帝曾经对侍臣说:“世人都说苏威假装清贫廉洁,而家中集聚金玉,这是无稽之谈;但他生性凶狠残暴,议论不切世要,求名之心太甚,凡是顺从自己的人他就喜欢,违背的必然不满,这是他最大的缺点。”仁寿元年(601),仍拜为尚书右仆射,令其参预朝政。 仁寿四年(604),皇太子杨广即位,是为炀帝。炀帝想大规模修复长城,苏威上书谏止,炀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大业三年(607),太常卿高颎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同日被杀,苏威因此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两三年后,又被任命为纳言,与左卫翊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等参预掌管朝政,当时的人称他们五个人为“五贵”。大业八年(612),炀帝讨伐辽东,苏威以本官领右武卫大将军,进位光禄大夫,赐爵房陵侯,不久进封房国公。其年,苏威以年老请求致仕,炀帝不许,又令其以本官参预掌管选举之事。第二年,炀帝二次讨伐辽东,苏威随从征讨,领右御卫大将军。回京途中,行至涿郡(治今北京城西南隅),诏令苏威安抚关中。其子苏夔此前已为关中简黜大使,一家二人一同出使关右,三辅之人皆以为荣耀。不久,拜开府仪同三司,余官如故。当时苏威地位显要,朝臣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大业十一年(615),炀帝北巡至雁门郡(治今山西省代县),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骑兵数十万包围了雁门城,城中兵民15万人,尽力死守,雁门郡所属41城中有39城已被突厥攻占,仅存雁门郡城和炀帝次子齐王杨暕据守的崞县城(在今山西省原平县)在隋军手中。炀帝先是抱着幼子杨杲昼夜啼哭,不知所为,后来又打算率领轻骑,突围而出。苏威劝道:“保守城池,这是我方优势;轻骑突围,则是敌军所长。陛下为万乘之主,怎么能够这样!”于是,他劝炀帝下诏,声明不再出兵讨伐辽东,并悬赏格,重赏战守及来援的将士。炀帝极少接受劝谏,这次还是听从了苏威的劝告。果然诏书一下,援军纷纷前来,突厥解围而去。面对此起彼伏的反隋起义浪潮,苏威从巩固国本考虑,劝其从太原返回京城长安(今西安市),炀帝开始采纳了他的意见,但随即又改变主意,按照宇文述等人的意见前往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这年九月,炀帝到达洛阳时,全国各地的反隋起义军大小已不下100多支,义众达数百万人。起义军攻占了许多郡县,消灭了大量隋军。炀帝心里越来越害怕。到大业十二年(616)时,洛阳附近已经不大安定。一次,炀帝拿“盗贼”(指反隋起义军)之事询问诸位大臣,宇文述说:“‘盗贼’确实少,不值得忧虑。”苏威不敢据实回答,故意把身子躲在殿柱背后,炀帝喊着苏威的名字问他,苏威只得含糊其辞地说:“这不是我分管的事,说不清具体数字;只是担心他们越来越近了!”炀帝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苏威说:“往日的‘贼’远在长白山(今山东省章丘县东北),如今近在荥阳县(治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县(治今荥阳县西虎牢关)。”炀帝听后很不高兴。到了五月初五这天,百官多以珍宝玩物进献炀帝,惟独苏威进献《尚书》一部,想借以劝谏炀帝,炀帝心中更觉不平。后来又问讨伐辽东之事,苏威说:“请赦免所有‘盗贼’,派遣他们去征讨辽东。”炀帝听罢越发恼火。这时,御史大夫裴蕴迎合旨意,令御史张行本弹劾苏威,说他往日参预掌管选举时胡乱授人官职,又说他出使突厥时胆怯怕死,求还京师。炀帝令人核查其事,随即下诏除去苏威的名籍,取消了他原有的身份。一个多月后,又有人上奏说苏威与突厥暗中图谋不轨,苏威自陈罪该万死,炀帝怜悯他,把他解脱了。这年七月,苏威奉命随从炀帝巡幸江都宫(今江苏省扬州市),炀帝打算起用苏威,裴蕴、虞世基等担心苏威复出,于己不利,随即奏说苏威年迈昏庸,体弱多病,炀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在江都宫发动兵变,杀死炀帝,以苏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化及失败,苏威投降李密;李密失败,苏威改而归附即位东都的越王杨侗,杨侗拜其为上柱国、邳国公;王世充废掉杨侗自称皇帝后,国号为郑,任命苏威为太师。武德四年(621),王世充以洛阳投降唐朝,郑国灭亡,苏威失其所归。自从炀帝被杀后,苏威自以隋朝旧臣,遭逢时局动乱,凡所经过之处,皆随时势变化,以求安身免祸。及至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阳,坐于东都阊阖门内,苏威请求拜见,却自称年老有病,不能跪拜起立。秦王派人责备他说:“公为隋朝宰相,政乱不能匡救,遂使万物摧残,君死国亡。现在李密、王世充都跪拜俯伏,手舞足蹈,表示颂扬,你如今既称年老有病,也就无须相见!”后来苏威回到京师长安,到朝堂请求拜见高祖李渊,李渊也不答应。武德六年(623),苏威在家中去世,时年82岁。 苏威立身行事俭朴,以清廉谨慎受人称誉。然而每到共同讨论政事中,憎恨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同,有时即是小事,也要极力争辩,当时的人认为他没有大臣的器度。他所修订的格令章程都奉行于当世,但失之繁杂琐碎,评论的人认为不是简易持久之法。到了炀帝末年,兵役徭役繁重,及至论功行赏,苏威往往迎合旨意,搁置其事。当时义军遍地而起,郡县前来奏报此事的使者,常常被他呵斥责问,令其减少“贼”数,因而派兵征讨,多不能胜,由此导致危亡,遭到众人的非议。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