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释昙崇(515—594),俗姓孟氏。隋代高僧。京兆郡咸阳县(治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人。7岁出家,勤奋好学。稍长,拜开禅师为师,广读经论,弘修禅法。及至受戒,志向更坚。先是从开禅师学习《摩诃僧祗律》十余遍,依其所学给人讲解,听讲的徒众达300人,京师一带讲解律要,遂以昙崇为楷模。其后,又随开禅师入山习禅。精诚所至,光明内发,色想外除,一时形似枯木,心如死灰,“六行”遍精,“五门”冠达,开禅师聚集徒众评论,公推昙崇为第一。于是得到同学者的共同敬仰,号称其为“无上士”。开禅师圆寂后,他遵照遗嘱统率徒众,举凡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即“学法女”)、沙弥及沙弥尼等“五众”200多人,传授禅法。不长时间,名扬塞外,誉满关中,远近前来拜师求教者甚众。周武帝宇文邕刚即位时,对他特别尊重,认为他“德行无玷,精悟独绝”,曾下诏拜他为“周国三藏”,并任命他为周明帝宇文毓敕建的长安陟岵寺主。但武帝不久废斥佛教,焚毁经像,逼令沙门还俗,财物散给臣下,寺院分给王公。昙崇表面上顺从王威,内心持纯朴之德。当时周朝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等职,让他还俗入朝,他都辞谢不受。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不忘弘扬佛法,济世利民。 隋朝建国后,隋文帝一开始就改变了周武帝毁灭佛法的政策,改陟岵寺为大兴善寺,剃度僧人120名,不久敕令昙崇为大兴善寺主。昙崇辞谢不受。当时唐国公李渊信奉佛法,自愿将其京城中住宅分出一部分建立寺院,接引僧众。文帝赐名“清禅寺”,由昙崇主持。晋王杨广为寺施主,前后送给寺中田户70余家,水硙及石碾6合,永作寺院基业。文帝则敕送绢14000匹,布50端,绵1000屯,绫200匹,锦20张,五色上米前后1000石,独孤皇后又下令送钱5000贯,氈50领,剃刀50具。昙崇深感国恩,又奏请建塔一座。文帝知道后极为高兴,令送给舍利子6粒。当时佛教初复,图像全缺,昙崇兴建此塔,得到各方面支持。已自筹3000余贯钱、80万块砖,文帝惟恐不足,又送去他和皇后身上所穿的衣服1300套,以助善缘。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治今江苏省南京市),特为制作了露盘并各种妆饰物。开皇十四年(594),塔始建成。塔通高11级,高耸入云,京师称最。嗣后,晋王又出钱建造佛堂、经院,种植树木,一时蔚为大观。其时昙崇名重当朝,经常往来宫中。如有论说,即手持锡杖入内,文帝往往以礼相待,自称“师儿”,皇后自称“师女”。文帝时常派人驾车前去寺中向昙崇问安。昙崇平生所获钱物,全都施给了寺院,自身之物,仅余袈裟、饭盂而已。塔成这年十月三十日,昙崇在寺房圆寂,终年80岁。昙崇去世后,文帝哀痛,下令敕葬,所须费用,并由官给。僧俗弟子5000余人自愿护送灵柩葬于终南山(即秦岭)至相寺之东,并为建塔勒铭,以示纪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