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释僧实(476—563),俗姓程氏。南北朝时北周高僧。咸阳郡灵武县(治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人。天生即有佛性。传说幼年时与儿童们一道玩耍,有时摘叶献香,有时堆沙成塔,乡间的人就已看出他与众不同。长大以后,虔心礼佛,由于家里人都喜爱他,一直舍不得让他出家。他经过长时间竭力陈说,到二十几岁时,才得以剃发为僧,了结宿愿。 当时有个道原法师,在北魏很有名气,僧实便拜他为师,并随他一起拜见了孝文帝元宏。太和末年,僧实跟道原法师来到都城洛阳,在永明寺拜见了中天竺(即古印度)高僧勒那跋提三藏,向他学习禅法。禅法是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入静之法,当时颇为盛行。僧实那时常常住在皇宫,却不时前去寺中向勒那跋提请教禅法的秘旨,力图懂得其中最深奥的义理。勒那跋提很赏识他,说道:“自从佛教流传到中国,其旨趣全都在这个人身上了!”僧实为了习禅,到处寻师问道,历尽艰辛,虽然学佛的人可通学的“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已经全部通览,但他认为“九次”(即“九次第定”)为禅定的至极,因而仍苦苦追求,务使禅定之心清澈,佛门居处繁盛。 僧实不喜欢交际应酬,志在退居归隐,所以他对高车驷马,从来不曾留恋,倒是清流竹林的景色,往往令他乐而忘返。加之他口周有一圈黑痣,斜作斗形;目中有两个瞳人,光彩外射。相貌奇异,与众不同,在京师很有名声。他天生与佛法有缘,又深解自然变化的妙道,因之虽然受业时间不长,而佛法之中没有那个门类他不通晓。他还勤整“四仪”,静修“三法”,其言行被认为足以为风俗的榜样和天人的师表。西魏大统(535—551)中,丞相宇文泰曾以文帝元宝炬的名义下诏拜僧实为“昭玄三藏”(即沙门都统)。诏书说:“僧实法师目中重瞳闪耀,像是虞舜;背部隆起弯曲,有如周公。气度高尚完美,轨则难以效法。可称昭玄三藏,言为世宝。”于是僧实专心一意,主持佛门。至于何处佛像宜兴,哪些俗务当废,他的谈话和奏议,没有不被采纳和实施的。北周初年,武帝宇文邕又下诏拜僧实为“国三藏”。诏书说:“僧实法师才学渊博,道德高尚,理应兼庇出家之人和世俗之人,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请为国三藏。”僧实当仁不让,默然接受了朝廷赐予佛教徒的这一崇高称号。 废帝元钦二年(553),西魏乘武陵王萧纪率军东下之机,攻占了益州(治今四川省成都市)。益州境内年长的高僧50多人各怀经卷佛像来到京师,逐条向国三藏僧实请教真谛。保定三年(563)七月,僧实在长安大追远寺去世,享年88岁。 僧实去世后,周武帝深感痛惜,遂令画师给僧实画像,并置大福田寺,即以其日葬于东郊门外。弟子昙相等传法不绝,在墓旁另为建寺,仍名福田寺,同时立碑两通,一通由当时被称为“玄门二杰”之一的长安大中兴寺高僧道安撰文,另一通由北周著名文学家、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庾信(即庾开府)撰文,可谓荣极一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