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苏亮(?—551),字景顺。南北朝时西魏大臣。武功郡武功县(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人。祖父苏权,北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亲苏祐,泰山郡守;堂弟苏绰,西魏行台度支尚书。苏亮年轻时通达聪慧,爱好读书,擅长作文,喜欢章奏。初举秀才,至都城洛阳,遇到河南郡名士常景,常景很器重他,随后对人说:“关中才学,可以和崤山以东抗衡的,可能就是这个人了!” 北魏齐王萧宝夤看中苏亮,任用为参军。后来萧宝夤开府,任为府主簿。随从萧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他任大将军掾。萧宝夤一直对他很信任,凡是有重要文书和机密之事,都交给他办理。不久兼摄武功郡守,颇有政绩。孝昌三年(527),雍州刺史萧宝夤因镇压关中起义无成,北魏对他发生怀疑,派御史中尉郦道元为关中大使,入关查察。萧宝夤心怀恐惧,杀害了郦道元,在长安自立为帝,以苏亮为黄门侍郎。苏亮以往和人相处,从来不触犯谁,及至萧宝夤谋反失败,追随他的人都因此招祸,惟有苏亮没受连累。 永安三年(530),尔朱天光任雍州刺史,入关镇压各族起义,以苏亮为郎中,专管公文信札。累迁至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岐州大中正。贺拔岳为关西行台时,又任用苏亮为行台左丞,掌管机密。 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元修西入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另立元见善为帝,东、西魏分立。西魏初年,苏亮任吏部郎中,加任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二年(536),拜给事黄门郎,领中书舍人。文帝元宝炬的儿子宜都王元式为秦州(治今甘肃省天水市)刺史时,以苏亮为秦州司马。文帝对苏亮说:“一个黄门侍郎,怎么可以去做秦州司马呢?特因为我的爱子出为蕃镇,我不放心,故而把您看做亲信。请不要因此而埋怨我。”大统七年(541),又为黄门侍郎,加任骠骑将军。第二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治今黄陵县西南故邑)刺史,封临泾县子,邑300户。不久,任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 苏亮机智而长于言辞,善于说笑,文帝很看重他。每当谋划商议要事,大多符合旨意。他能记住人的好处,而忘记人的过错。他不住地推荐引进后辈,所以当世的人都敬慕他。大统十四年(548),任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拜大行台尚书,出为岐州(治今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刺史。朝廷因为他回本州担任州牧,特别给他配备了诸侯和贵族乘坐的辂车,还赐给了演奏乐曲的乐队,先顺路送他回到家中,拨给他3000骑兵,举着插有各色羽毛的旌旗作为仪仗队,在乡里游行,和亲朋故旧畅饮。一直风光了十天,然后才西行上任。世人都以为荣耀。大统十七年(551)征召回朝,拜侍中。在任上去世。 苏亮年轻时与堂弟苏绰都有名气,然而苏绰的才学稍稍不如苏亮,至于经营筹划,不断追求,苏亮又不及苏绰。所以世人称之为“二苏”。苏亮一生官运亨通,自西魏文帝即位以来,没有一年不升迁官职,有时一年连升三次。可人们都说:“这是人家的才能到这儿了,升得快没有什么奇怪的。”平生著有文章几十篇,颇行于世,今皆散失。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