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史学家。右扶风安陵县(治今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一带)人。司徒掾班彪的长子。9岁时便能作文和吟诵诗赋。16岁进入洛阳太学,即博览并贯通群书,九流百家的学说,无不深入钻研。他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大去剖析章句,只求了解要点就行了。生性宽厚谦和,胸怀宽广,能与各种人交往,不以自己有才能而看不起别人,儒生们因之都敬慕他。建武三十年(54),他父亲去世,即从太学返回乡里。居父丧时,在父亲《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潜心继续撰述,想完成父亲未能完成的事业。 永平五年(62),有人诬告他私自编纂国史。有诏至郡,令逮捕班固送入京兆尹狱中,并查收了他在家中所写的书稿。先是扶风郡人苏郎伪造图谶,下狱而死,班固的弟弟班超害怕哥哥被郡吏审问,不能自辩,随即到洛阳上书。班超得到召见后,说明班固不是妄作书籍,而是接着完成父亲生前未能完成的事业。此时郡中也把收缴的班固在家所著书稿送到京师。明帝看了他的书稿,很赏识他的才能,随即释放出狱,征召他到洛阳,任命他担任兰台令史,与前睢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及司隶校尉从事孟异共同编撰《世祖本纪》。书成,升为郎官,负责校订秘书。班固又撰写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28篇奏上。明帝高兴,于是又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著之书。 班固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够妥当,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230年事迹的《汉书》。于是,自受诏之后,专心钻研20多年,至章帝建初七年(82)始成。书成之后,当世很重视他的书,学者没有人不捧读的。 章帝初年,班固的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78)升为玄武司马。仍不过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被召入宫廷侍读。每逢章帝出巡,他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的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进行讨论,他还曾参加议论对匈奴和西域的政策。 建初四年(79),章帝效法前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派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 班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和元年(89),刚即帝位的和帝支持车骑将军窦宪远征北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遣精锐骑兵一万多,大败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3000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命中护军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由于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加密切。永元四年(92)大将军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被迫自杀。先是洛阳县令种兢有一回正行路时,与班固的车骑相遇。班固平时对下属约束不严,有的奴仆和从人便仗势和种兢的车骑发生冲撞,并有借醉辱骂之事发生。种兢极为愤怒,但当时窦宪权倾朝野,虽然心中怨恨班固,不敢发作。及至窦宪败亡,大狱兴起,窦氏的宾客故旧都被逮捕审问,种兢便借机罗织罪名,免去班固官职,将其逮系洛阳狱中。同年在狱中去世。时年61岁。 班固是以《汉书》闻名于世的。他所编撰的《汉书》资料丰富,组织精密,叙事得当,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部史书不仅创立了断代史的体例,开拓了一些新的史学领域,而且贯彻了实事求是和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继承了古代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它所开创的修史之法和所体现的修史宗旨,一直被后世奉为规范,递相效仿。 班固的著作除了《汉书》、《白虎通德论》和《东观汉记》中有关篇章外,还有《幽通赋》、《两都赋》、《答宾戏》、《应讥》、《典引篇》、《燕然山铭》等41篇,后人编有《班固集》,明张溥辑为《班兰台集》,清丁福保又辑为《班孟坚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