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魏相(?—前59),字弱翁。西汉大臣。济阴郡定陶县(治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人,后来迁居平陵县(今咸阳市秦都区西北),遂为平陵人。 魏相年轻时学习《易》,做过郡衙小吏,以贤良文学被举荐到朝廷应考对策,成绩优异,担任茂陵县(治今兴平县东北)令。在任茂陵县令期间,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一个门客冒称御史留居驿馆,县丞没按时拜见,那个门客便大发脾气,把县丞绑了起来。魏相怀疑其中有诈,下令拘捕了他。经过审讯,得到实情,已构成犯罪,结果判处死刑,被陈尸街头示众。此事传开,茂陵县境再也没有人敢为非做歹。 不久,魏相被晋升为河南郡(治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太守。到任后,抑制豪强势力,禁止奸邪行为,深受人民欢迎。一些过去横行乡里的豪强都害怕和敬服他。恰好丞相田千秋死了,在洛阳当武库令的田千秋的儿子觉得已经没有父亲的庇护,而魏相治郡又严,恐日久获罪,便弃官而去了。魏相急忙派人去追,终究没有挽留住。这件事被大将军霍光知道了,霍光以为田丞相刚去世,魏相便不容他的儿子,是见识浅薄。后来又有人告发魏相杀害无辜,此事遂被交付有关官吏审查。消息传开,在京师各官府服役的河南郡士兵二三千人拦住霍光,说他们情愿留京再当差一年,来赎魏太守的罪。同时,河南郡老少民众一万多人聚集新函谷关(今河南省新安县东)要求入关上书朝廷,为魏太守求情。大将军霍光以武库令免职的事为由,将魏相交廷尉关进了监狱。关押了很久,过了冬天,适逢赦免出狱。朝廷又任命魏相代理茂陵县令,随之调升扬州刺史。在奉命考察郡国守相中,有不少人被贬退降职。魏相与当时任光禄大夫的丙吉很要好,丙吉写信告诉魏相说:“朝廷已深知你治理政务的成绩,即将有大用。希望你谨慎稳重,怀才不露,等待时机。”魏相于是稍稍收敛了他的威严。在扬州刺史部任职二年,被征召回朝,任谏大夫,不久又调任河南郡太守。 元平元年(前74),昭帝刘弗陵去世,刘询即位,是为宣帝。宣帝即位后,征召魏相为大司农。本始三年(前71),魏相被晋升为御史大夫,位至三公。只隔了两年,大将军霍光去世,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儿霍山仍然担任要职。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上密封奏章,建议朝廷采取措施,削夺霍氏家族的权力,以巩固汉朝的万代基业。当时按照旧例,所有的奏章都应有两封,其一封署明为副本,兼管尚书事务的人先拆开副本,如果认为其中所说的不妥,便搁置一旁,不予上奏。正巧那时霍光的侄儿乐平侯霍山兼管尚书事务,魏相又通过许伯报告宣帝,建议取消副本,以防止发生随意扣压奏章的事。宣帝认为很好,诏令魏相在殿中供职,一切听从他的计策。地节三年(前67),韦贤年老有病,请求致仕,魏相便代替他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食邑800户。在此以前,霍氏毒死许皇后的阴谋已被揭发出来,霍家三侯的官职已被免去,并把他们从宫中逐出,其亲属也都被调出京师,补任地方官吏。霍氏家族对魏相又恨又怕,谋划假称太后的命令,先召见丞相把他杀了,然后废黜宣帝。事情被发觉后,霍氏家族伏法,宣帝这才开始亲理政务。魏相总领朝中大臣,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宣帝很满意。 魏相在丞相任上,敏于政事,能识大体。元康元年(前65),匈奴派左右奥鞬王各率6000骑兵,同左大将一起,两次攻打汉朝在车师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屯田的部队,没有攻下。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准备出兵进行反击。魏相上书劝谏,认为此时不宜发兵报复。他说,不久前匈奴曾有友好的表示,此次虽为屯田车师而发生争执,但还不足以说明他们是有意侵犯。如果发兵反击,将是出师无名。他还说,目前边境人民穷困疲惫,父子共穿一件羊皮衣,靠吃野草野果充饥,常恐活不下去,实在难以动兵。即使出兵胜利,灾祸恐怕也会由此而生。他说根据今年统计,仅子弟杀父兄、妻子杀丈夫的重大案件,全国就有220起,他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他最后说,现在皇上身边的大臣不忧虑此事,而想要发兵报复边远外族的细微仇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呢。宣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下令停止出兵。魏相很注意各地发生的新情况。他要求出京考察郡国事务的属官和休假回府的官员,都要及时向他报告各地的新情况,如有叛逆、盗贼、风雨灾害等事,郡国守相没有上报的,他都要奏明皇上,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当时丙吉担任御史大夫,两人同心辅政,皇上对他们都很器重。魏相为人威严刚毅,不如丙吉宽厚。但他们二人都是宣帝中兴的功臣。魏相担任丞相长达9年,神爵三年(前59)去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