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复姓司马,名相如。西汉辞赋家。蜀郡成都县(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自为郎官,即迁居茂陵县(治今兴平县东北),直至去世。他少年时喜爱读书,并学习击剑,擅长弹琴。初名犬子。学业有成后,仰慕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喜好辞赋,正好梁孝王来京朝见皇上,邹阳、枚乘一类游说之士随同来京,相如一见,就喜欢上了他们。于是便托病辞去官职,旅居梁国,做了梁孝王的门客,得以与诸侯的游说之士住在一起,几年后,写了闻名一时的《子虚赋》。 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家境贫寒,无以为生。随之,因临邛县(今四川省邛崃县)令主吉的关系,到临邛富人卓王孙家作客,认识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并借琴声转达爱慕之心。卓文君当夜私奔相如,一同回到成都家中。卓王孙知道后大为恼火,发誓不分给文君一个钱,谁劝他都不听。于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返回临邛,在城中开了一家酒店,二人以卖酒为生。卓王孙听说女儿当垆卖酒,更看做是奇耻大辱,为此闭门不出。后经一些人劝解,卓王孙不得已,分给文君家奴100人,钱100万,还有她出嫁时的衣裳、物品。文君与相如这才返回成都,置买田宅,成为富人。 有一次,汉武帝读《子虚赋》后认为很好,叹息道:“我偏不能与这个人同时啊!”这时,在旁边侍候的狗监杨得意说:“我有个同乡司马相如自称这赋是他作的。”武帝大惊,召相如来问。相如说:“有这回事。不过此文写的是诸侯之事,不值一看。请允作天子游猎之赋。”于是相如设为“子虚”(虚语空言)“乌有先生”(无有此事)和“亡是公”(无此人)三人问答,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的苑囿猎场。文末归结到“节俭”的主旨,以此用来劝谏。是为《上林赋》。赋成进献天子,天子大为欢喜,乃以相如为郎官。相如从此遂由成都迁到了茂陵县。 相如作郎官几年后,曾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夷(泛指西南各少数民族)。到蜀郡后,郡太守以下官员都到郊外迎接,县令背着弓箭在前面引路,蜀郡人以相如受此礼遇而感到宠荣。卓王孙更是感叹不已,自认为让女儿配相如太晚,于是分给女儿很厚一笔财产。 相如出使西南夷获得了成功。但事后有人上书告发他出使时收受贿赂,被免去了官职。过了一年多,又被召回任为郎官。后授为孝文园令,负责管理汉文帝的陵园。 相如说话结巴,并长期患消渴病(即糖尿病),加之与卓氏结亲,财产丰饶,因此虽然担任官职,却从不肯参与公卿和国家之事。后来干脆托言有病,免去官职,长期居住在茂陵家中。有一天,武帝说:“听说司马相如病得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都取回来。”又说:“现在去恐怕已经都晚了。”于是派遣有个叫所忠的人前往,所忠到达茂陵时,相如已经去世了,家中没有留下什么书。问他的妻子卓文君,文君说:“长卿从未有过书。他时常写书,又被人拿去。长卿还没死时,写了一卷书,说若有使者来寻找书时,就献上。”他写在木简上遗留下来的书说的是帝王封禅的事。所忠奉献给武帝,武帝以为奇异。 司马相如擅长作赋。所作除《子虚赋》、《上林赋》外,还有《大人赋》、《长门赋》等。这些赋规模宏大,成为汉初以来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品,并为后世赋家模仿的典范。原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