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郭解(?—前126或前125),字翁伯。西汉时以任侠闻名,本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县轵城镇)人,武帝时迁居茂陵县(治今兴平县东北)。 郭解的父亲行侠,文帝时被处死了。他继承父业,也立志行侠。他状貌矮小,沉静勇悍,从不喝酒。年轻时内心狠毒,爱意气用事,遇到不称心的事,动不动就杀人,经他亲手杀死的人很多。他拼着性命给朋友报仇,隐藏亡命之徒,干坏事,行抢劫,一有空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但他走运,每次追究他的时候,常常能够逃脱,或者遇上大赦。等到年纪大了,便改变以往的表现,作出谦让的样子,以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爱好施舍而不轻易责怪人。他拯救了别人的性命,从不向人夸耀,但为了一些细小的事就突然行凶,这一点还是和以前一样。年轻人仰慕他的行为,也总是替他报仇,而不让他知道。 一次,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威势,同人喝酒时,强人所难,别人受不了,发了脾气,将其刺杀后逃跑了。郭解的姐姐很生气,故意把儿子尸体弃置在大路旁边,不肯收葬,想以此羞辱郭解,让他给儿子报仇。郭解派人四处打探凶手,凶手害怕了,主动找到郭解,诉说了实情。郭解认为杀得有理,是自己外甥理亏,便放走了凶手,自己收葬了外甥。豪杰们听到这事,都称赞郭解义气,更加乐意归附他了。 郭解威名在外。他外出时,一般人见到他都回避,却有一个人傲慢地坐着望他。门客想要杀死那个人,郭解不同意,他说:“住在本乡本土而不被人尊重,这是我的品德修养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暗中请托县尉的属官说:“这个人是我所倚重的,到了轮他服役的时候,把他免掉。”于是,每到派差时,本该轮到那人,可好几次了,都没有找他。那人经过查问,才知道是郭解让把他免脱的。那人于是袒衣露体,找上门去,向郭解请罪。年轻人听到这件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为人。 雒阳有一对相互结仇的冤家,谁去调解都不肯听从,一方来找郭解,郭解乘夜去找另一方,这一方委屈地听从了郭解。郭解说:“我听说雒阳许多贤豪来进行调解,你们都没有听从。如今您赏脸听了我的劝解,但我怎么可以从外地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们的权力呢?”于是当晚离开雒阳,不让人知道。临行前叮嘱说:“暂且不要听我的话和解,等我离开后,再让雒阳的贤豪来从中调解,您听了他们的话再和解。” 郭解恭敬谦逊,外出时不要骑马的随从,从来不冒昧地乘着车子进入县衙。到临近郡国去为别人办事,事情能办好的,一定办好;不能办好的,也要让各方感到满意,然后才肯接受人家的酒食。大家都因此特别敬重他,争着听他使唤。本县的年轻人和邻县的贤豪们,常常深夜乘车来拜访他,请求把他收留的门客带到自己家中藏匿和供养。 元朔二年(前127)夏,汉武帝下令迁徙郡国豪杰及资财在300万钱以上的到茂陵县。郭解家贫,资财不足300万,不够资格。但因为他向来有豪侠的名声,官吏担心,不敢不迁徙他。大将军卫青替他求情,说“郭解家中不富裕,不够迁徙的资格。”武帝说:“郭解一介平民,权势竞能使将军替他说话,可见他的家境并不贫困。”郭解的家于是被迁徙到了茂陵。 郭解临迁往茂陵时,豪侠们为他送行出的钱达1000多万。轵县人杨季主的儿子是县署的属官,阻挡那些送钱的人,被郭解的侄儿砍下了头。郭解迁到茂陵以后,关中贤豪跟他熟识的和不熟识的,都争着与他结交。这时,轵县又有人杀死了杨季主,杨家上书告状的人又被杀死在京城宫门之前,皇上听到了,便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亡。过了好久,被抓获了。彻底追究他所犯的罪行,但他杀人的事都发生在大赦以前。偏偏这个时候,郭解的一个门客杀死了在审问郭解的使者面前说郭解坏话的轵县儒生,并割了那人的舌头。官吏责问郭解,郭解也不知杀人的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说:“郭解作为平民百姓行侠,玩弄权术,以一时之忿杀人。此事虽然郭解本人不知道,但是这种罪恶超过了他知情杀人。该判处大逆不道的罪行。”于是便将郭解一家灭族。郭解去世当在元朔三年(前126)或元朔四年(前125)公孙弘任御史大夫期间。 从这以后,行侠的人非常多,如槐里县(治今兴平县东南南佐村)的赵王孙、长陵县(治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的高公子,都有名一时。他们虽然行侠,但却恭敬谨慎,谦虚礼让,有君子风度,与一些混迹民间的盗贼大不相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