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临民(1921—1981),鄠县(今户县)祖庵镇蒋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陕西省药物专科学校。解放初,曾任盩厔(今周至)中学校长。1953年秋调任兴平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在任校长期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治校严谨,以身作则,联系群众,深入实际,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检查评比等,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1956年,兴平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以98%的升学率名列全省榜首。省政府派员考察后,对该校“勤奋、刻苦、严肃、务实”的好校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9月,兴平中学派代表参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捧回了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全国先进教育单位”奖牌。1962年,王临民亲自组织各科教研组开展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求每个教研组除个人与集体备好课外,按照初、高中两个阶段,每个教师要按小循环的要求,通读每个阶段的教材,吃透教材,再进行年段过关。各教研组排出每学期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册,书写整齐,张贴在各教研组办公室,既作为教师本人教学的指南,也是学校和教师间检查各人教学成效的依据,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做法受到了当时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为了培养合格人才,他一直重视师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倡导“整尔仪容,洁我身心”,“务先正己,而后正人”。他坚持带高三年级的政治课,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教材之中,做到教书育人。王临民生活俭朴,办事公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们称他是过得硬的榜样。1964年,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他把分给学校的招工指标让给其他教师子女,却送儿子去南泥湾农场劳动。大女儿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刚巧财贸部门给学校分了一名招干指标,学校其他领导都同意让他女儿报考,他发脾气说:“因为我是校长、书记,就照顾我?这指标咋不给其他人呢?”“文化大革命”中,王临民被打成“走资派”,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3年起调任咸阳地区文教局教材编写组组长、教育科科长等职。1981年病逝。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