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董毓秀(1885—1962),又名瑞生。清末西安府咸阳县渭店(今咸阳市秦都区马泉乡渭店)人。少时勤奋好学,以刚直豪爽、乐于助人闻名乡里。光绪三十年(1904)至三十二年(1906)在三原宏道大学堂读书,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宣统元年(1909)经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被派到四川与该省同盟会、哥老会联络,为策应陕西的反清起义作准备。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董毓秀参加了西安新军起义,10月26日,受大统领张凤翙派遣,与王士骥率领新军战士接管了咸阳县衙,稳定了社会秩序。次年2月23日黎明,甘肃清军陆洪涛部直扑咸阳城下,他在由东路赶来西援的秦陇复汉军兵马副都督吴世昌指挥下,率领“咸字营”和敢死队与清军激战,内外夹攻,大败清军,守住了咸阳。1917年入陕西陆军讲武堂,次年任肤施(今延安)县知事。1921年在井岳秀的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任副官长。靖国军解体后,任杨虎城的陕北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副官长。1926年随杨虎城进入西安,任城防副司令兼粮秣总监。西安反围城期间,他统管军饷民食,千方百计收购粮食,严厉打击投机粮商,保证了军民粮食供应。在城防检查中,他从严惩处抢掠诈骗的违法官兵,整饬了军纪,密切了军民关系,对坚守西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受杨虎城派遣,出任甘肃省平凉县(今平凉市)县长,颇有声望。“西安事变”后前往榆林,投奔积极抗日的晋陕绥总司令邓宝珊,任该部参议。建国后,在西北历史文物研究会工作,后被聘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