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陈涛(1866—1923),字伯澜。清末西安府三原县(治今三原县)人。幼年在刘光蕡任教的三原县东关胡子周古月斋就读,光绪十三年(1887)又随刘光蕡至泾阳县陕甘味经书院就读。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陕西第一名举人。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遭失败后,陈涛与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一道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即“公车上书”),痛陈对日割地、赔款的严重后果,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刘光蕡立志发展民族工业,陈涛与杨蕙、孙征海三人奉命前去汉口、苏州、上海等地,参观了织布、轮船、枪炮制造及印刷等近代工业;同梁启超、汪穰卿、龙积之等人多次聚谈,介绍刘光蕡实业救国的思想;还与英国人商议购买织机事宜。此行历时半年之久,陈涛眼界为之大开,并带回大量新的书刊,买回日本产轧籽棉机,在泾阳县西关开办轧花厂,这是机器轧花首次传入陕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戊戌变法失败,刘光蕡因宣扬维新,被陕西当局视为“康党”,即遭迫害。陈涛同杨蕙等前往兰州谒见陕甘总督陶谟,极力为之辩解,陶谟以“我等应保全善类”电告陕西巡抚,刘光蕡方幸免于难。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涛在广州创办广东高等工业学堂,并为陕西介绍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尤其关心陕西教育。他目睹沿海一带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唯恐陕人日益落后,曾在致王典章的信中,不无担忧地说:“近人每谓中国人将为白种人的奴隶,弟更惧我陕人将成为奴隶的奴隶!”辛亥革命后,陈涛曾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供职。平生著述宏富,有《裴氏和约私议言》11卷、《审安斋诗》、《南馆文钞》、《粤牍偶存》、《入蜀日记》、《国税局条议》各1卷。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