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毛汉诗(1821—1892),名亚苌,字汉诗,以字行。毛班香(1847—1909),毛汉诗之子,名经畴,字班香,亦以字行。清末西安府三原县(治今三原县)人。 毛汉诗于咸丰(1851—1861)间乡试中举,因不满科举制度,遂终生以授徒为业,不曾出仕。生平涉猎甚广,喜草书,善为诗,性情诙谐,教人循循善诱。自言一生有两个得意门生:一是醴泉县翰林宋伯鲁,一是长安县名医张文秋。于右任在《我的青年时期》一文中写道:毛师(指毛汉诗)“对我的期望尤殷,教导也特别注意。”他作草书,甚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意,以所临王羲之《十七帖》见长。作诗300余首,其中描写农村情景的长篇古诗尤为凝炼朴实,后编为《爱吾庐诗钞》10卷。宋伯鲁尝称:“毛师为诗,雅健质直,在宋元人之间。” 毛班香中秀才后,即继承父志,在三原县城东关新庄设塾授徒。在教学上,他注意因材施教,按程度把学生分为启蒙生和研读生两种。研读生大都是年龄较大、学问好点的学生,除学习时文以备应试之外,兼读经史典籍及唐宋以来名家诗文。启蒙生则分别由研读生担任讲解,以资教学相长。他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坚持以自学为主,着重指导学生精读深思解答疑问,使其借助已知,探求未知。所读之课,可以自由选择,他不以儒家经典为限,对魏源、王韬等进步思想家的时政论文及洋务运动中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亦广为搜求,编入课程讲授,开拓学生视野。于右任曾说:“毛班香先生是当时有名的塾师,我从游九年,读经书、学诗文而外,对于他专心一志的精神,尤其佩服。”毛班香受宋明理学的陶冶,主张为学以变化人的气质为宗旨。学生中于右任、王炳灵、杨帝臣等人较为有名。王炳灵清末至上海,后为《民立报》编辑,著文为时所重。杨帝臣不愿出仕,授徒里中,人称名师。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