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种(chóng)世衡(生卒不详),字仲平。北宋名将。河南府洛阳县(治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年轻时崇尚气节,喜欢读书。初为将作监主簿,后历任泾阳县(治今泾阳县)、武功县(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令。任泾阳县令时,有个叫王知谦的里长,因为非法谋取利益,依法拟刑,应当流放。不料遇上朝廷举行祭祀大礼,赦宥罪犯。他知道如果按照赦令,罪犯即使送到京兆府去,也会依例释放的。种世衡嫉恶如仇,不肯让罪犯就此逃脱惩罚,便下令将其杖脊(杖刑中最重的一种),然后自己到府中请罪。知府奏请朝廷,免去了他的罪责。 天圣(1023—1032)中,种世衡知武功县事。他办事注意依顺人情。凡是要办某件事,一定先同地方人士商量,考虑其必能实行时,再正式公布实施。他经常访问民间疾苦,做一些扶贫济困的事,深受百姓的赞颂。当时,西夏兵马经常寇掠边境,自新平(今彬县)以南至渭河岸边,百姓难得安宁,有不少人为了避难逃进了南山(即秦岭)。种世衡召集部属和县中父老商议说:“敌寇其所以敢于侵扰县境,皆是因为百姓不习惯作战,很少有人能骑马射箭。我看这事难不倒咱们关中人。”于是,他挑选其中数千名子弟,设置箭靶,共同学习骑马射箭。他特意铸作了一些金钱悬挂在箭靶中央,下令说:“谁能射中钱孔,就把钱给谁。”开始,只有三四个人射中了,他给每人给了一枚金钱,过了几天,便有三四十个人射中了,再过了一个月,就有数百人皆连中钱孔。因此当时称武功县人没有不擅长射箭的。此后,西夏兵马再也不敢轻易侵扰县境了。种世衡初来武功时,百姓们有时不大听县上长吏的话,长吏们最怕的事是传拿案犯。种世衡通过调查了解,认为这是县上长吏执法不严的过错。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规定凡是要传拿谁,只用一张纸片写上县府传拿某人、必须某日某时赶到,派人将其贴在被传拿的人门上,被传拿的人便应揭下并拿上帖子按时赶到县府。他天性严明,实行的结果,没有一个被传拿的人不按时到县的。种世衡在武功县的威信于此可知。 种世衡后来被调往环庆鄜延诸州前线抗击西夏,他建议修筑故宽州城(即今清涧县城),为抵御西夏、巩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环庆路兵马钤辖。因积劳成疾,在细腰城病逝。他的儿子种古、种谔、种诊继承父志,后来都成了西北战场的名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