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大臣、文学家。其先为邠州(治今彬县)人,后移居江南,遂为苏州吴县(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幼孤,因母改嫁至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氏,改姓朱,名说。少时贫困力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复姓范。出仕后有敢言之名。历任睦、苏、饶、润、越州知州及开封府知府。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路经略招讨副使,致力于改革军制,巩固边防,颇有政绩。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参与朝政。他上书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重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仁宗采纳,陆续实施,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4),范仲淹被保守派排挤,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缘边宣抚使出任邠州知州。此年春,他曾陆续上《陈乞邠州状》、《谢授知邠州表》及《邠州谢上表》。范仲淹到邠州后,理事第三天,即去谒夫子庙,并访查州学。当他看到州学地甚狭隘,不利办学时,遂建议在州署西南改建新学。他让兵马监押刘保和节度推官杨承用共掌其事,第二年便将新学建起。新学校舍宽敞明亮,藏书有库,讲经有堂,长廊环绕,各类房屋达140间之多。可惜范仲淹未等新学落成,便于当年十一月被罢去安抚使而改知邓州。第二年新学落成后,他应太常博士王稷之请,撰写了《邠州建学记》,记述了邠州新建州学之事。由于范仲淹重视教育,新建了州学,自此之后,邠州学风大振,人才辈出,仅熙宁六年到建中元年的28年间,邠州连中4名进士。范仲淹在邠州期间,克己奉公,为政清廉,“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服仅能自充。”他关心百姓,惜老怜贫,乐于施予,平易近人,里巷之人,他皆能记其姓名。范仲淹晚年还任过杭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去世。终年64岁。 范仲淹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他作于邠州的《题眉寿堂劝农诗》及写于邓州的《酬邠州王通判》诗以及他在《岳阳楼记》中所写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曾在邠州世代传颂。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