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释法旷(?—633),俗姓骆。唐代名僧。雍州咸阳县(治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人。少年时喜爱儒学,后来在弘善寺听道安的弟子荣师讲解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深为感动。于是出家修行,勤学苦读,足不出院门,至16岁时,讲解前论,已誉满京城。其酬答之声音,清越激扬;义理之精微,无人可替。于是专修正念、正定,毫不涉及时方。佛教有一部《无量寿经》,共有2卷,是曹魏时有个名叫铠的西域康国僧人所译。此经为净土三部经之一,说的是无量寿佛之因地修行、果满完成、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12个译本,中存5译,还欠7译,中国佛教史中的所谓“五存七欠”一语讲的就是此事。此经以康僧铠所译为正宗,历来名家注疏虽说不少,但其理义精微深奥,世称难诵。法旷得知此事之后,找来试读。前后两卷,一天工夫便读懂了。自后,一心披阅各种经籍,大凡诸经义理,所问无所不知。他看到当时每月十五日与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道俗行“布萨法”时,人多述说欲望,他则勉励自己,立诵佛经千遍。数旬之间,便实现了发愿要做的事。 法旷喜欢简朴节约,不尚华丽侈糜,因而房中没有毡制的铺垫用具。满院种植莎草,以备随时打坐,而为头陀之行。他只有三件袈裟,一钵一瓶,除此而外,一无积蓄。但是意气卓越,庄严自处。晚年时常对门人叹道:“我唯生死阻塞。生死轮回,没有始终。”因而常常为此闷闷不乐,打算舍生。贞观七年(633)二月二十一日,进入终南山,在炭谷内40里许,脱下袈裟,挂在树枝,以刀自刎而死。遗体暴露山林达半年之久,直至八月中旬,门人故旧才访得尸身。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