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 传说为远古时姜姓部落首领,被视为中华民族祖先。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水经注·渭水》:“岐水(今岐山县境)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宋代郑樵《通志·卷一》载:“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故为姜姓”。同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大明一统志》载:“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宝鸡市南姜城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言。说炎帝生于蒙峪,其母怀抱炎帝沐浴于九龙泉。又说炎帝遍尝百草,为人类发明了医药,到晚年上天台山误尝断肠草而死等等。因传说代代沿袭,当地人们视九龙泉为圣地,遇大旱常在此祈雨。清乾隆三十年(1765)宝鸡县令许起凤因祈雨重修炎帝祠并立石碑一座。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其迁徙的路线,是顺渭水东下,过伊河、洛河、到达河南一带。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开始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传八、九代后,势渐衰,与蚩尤战,败。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又与黄帝战,败。渐与黄帝部落融合而为华夏族。故中华儿女及海外华裔侨胞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帝部落对农业的发展有伟大贡献。其经过多代观察、摸索、试种,“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将其逐渐培育成农作物。又“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从而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史。 炎帝部落对医药的发展也有伟大贡献。其辨认了植物,了解了它们的治疗作用;又因造耒耜,种五谷,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使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有了更为可靠的来源,促进了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作陶器,制斤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寿命相应提高;又相土地,察水泉,使人们相对定居,免除了渔猎采集时代风餐露宿、东奔西走之苦,生活比较安定,人们健康生息及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便有了坚实的基础,故可以说炎帝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