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澜(1874—1941) 字子桥,原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山东济南,幼孤贫。19岁投东北赵尔巽部,编练新军,削除匪患,保卫海疆屡建功勋,受清廷重视,升任统领及三十二混成旅协统。后调四川,任成都陆军混成旅协统、第十七镇统制、四川省副督军。辛亥革命期间,响应孙中山号召,率十七镇官兵起义,通电宣布四川独立。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派任黑龙江督军兼民政长,并授予“镇安右将军”称号,从此被尊为“朱将军”。 民国5年(1916)任广东省省长。次年毅然派人恭迎孙中山回粤,大力赞助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斗争,并通电各方,反袁称帝。民国13年(1924)由孙中山推荐,赴察哈尔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接管了列宁退还沙俄帝国当年占领的中东铁路,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民国15年(1926)后,从事社会福利事业,泽及长城内外、大河南北、长江流域等10余省,受惠者甚众。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在北京成立“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筹集款物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及冯玉祥、吉鸿昌等抗日同盟救国军。民国27年(1938)后,常住西安,办理社会救济事宜。 民国18年(1929),旱魅为虐,关中大饥,哀鸿遍野,饿殍载道,灾情之惨状,前所未有。朱子桥亲赴咸阳、武功、扶风等县调查,提出“三元钱救一命”的口号,由各地募捐钱、粮、衣物救济灾民。民国19年(1930),他与崔献楼一起捐资倡导成立了“扶风灾童教养院”,提出“教育兼施、工农并举”的宗旨,收养灾童500多名,除统一学习文化课外,分别编入医疗、纺织、制鞋、编织、铁器、木工等组学习专业技艺。为了组织农民生产自救,曾在全县地广人稀的地区,广置农田4710多亩,兴办农场,安置灾民,缓解灾情。民国27年(1938)冬,在绛帐火车站西以3万元购置土地20.5亩,作为粮盐转运站,为救济灾民恢复生产、加大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为扶风县黎民做了许多好事,先后倡导募捐修缮了佛教圣地法门寺真身宝塔及佛殿,封藏了地宫珍宝,耗资白洋5万余元,除上海李组绅、昆仲慨捐的3万元外,余均由将军奔波募集。民国28年(1939)冬,扶风修建县城东门外河石桥时,他毅然捐助法币500元,使桥及时完工,被县人命名为“万善桥”。民国30年(1941)1月13日,朱子桥在西安病故,葬于长安县杜曲镇东韦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