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夏氏(女)(1850—1929) 扶风县建和乡豆会夏家村人。嫁天度街王凤岗为妻。其夫去世后,她便操持家务,兼营商业,因善用人待人,生意兴隆,家资巨富。她关心国事,体念穷人,颇得众望。 清光绪年间,陕西大旱,陕西巡抚令扶风知县捐粮赈济饥民。因数额过大,难以按期完成,知县邀全县富户商议,知县早知夏氏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便在县城一户姓肖的寡妇家着官员特意接待夏氏,夏氏说:“我是妇道人家,不便到会,捐粮之事我乐意,等会完我签写捐粮数额就是”。三天过后,知县要夏氏签写捐粮数字,夏氏得知最多50石、最少者20石后说:“多捐一斗,可多救活一条命,这是件好事,我愿把存放的100石粮食全部捐出”。知县见夏氏并非特别富裕,却能慷慨捐粮,当场赞扬,并亲自送她到县衙大门之外。知县回来后,训斥其他富户,当效夏氏,慷慨解囊。然后给他们增加了捐粮数额,这些富户个个不敢作声。时隔不久,朝廷赠送夏氏“乐善好施”牌匾一方。 光绪十四~二十四年(1888~1898),废除科举,创办新学,培养维新人才。夏氏解囊资助,把自家两间院子改作学堂,请工匠修缮书房、宿舍,还在院子种上花草。此举为管理陕西学务的二品顶戴提学使张焕堂得知,给她赠送“慈惠堪风”牌匾一面。 强振川(1857—1930) 又名振志。世居宝鸡县峡石乡六川店强家庄,后因战乱迁居长坡原。 光绪二十三年(1897)科拔贡,任河北直隶州判(未赴任)。三年后主讲宝鸡县金台书院,掌院七年,一次领试八人,七人中试。光绪二十六年(1900),陕西大旱,上书献议劝赈救灾,官民公推振川主赈。事毕,获当众嘉奖。辛亥革命初期,强主管县府财政,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历时七年,两袖清风。民国11年(1922),强与谭善述诸人编修《宝鸡县志》,使本县123年史事不致湮没。强一生著作有《陶陶诗集》、《记生篇》传世。 民国19年(1930)2月21日因病逝世,门人为之树《德教碑》。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