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张晓梅的相识,是在天寒地冻的榆林城里。那天,风急吼吼的吹着,张晓梅戴着耳机背着背包穿着风衣忽然就站在我的面前。好像是多年的朋友一样,我们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见面头一次就相约着去书店买书,然后还被热情地请到她家里去做客。
晓梅的家里,有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房间收拾得温馨且艺术味十足。可以随意坐着躺着,信手拈来就是各类书籍,诸如建筑、绘画、文学、宗教等等。地上搁置着很大的一块木板,上至天花板,下至地板,宽约三尺,板上有白纸,仔细看来,白纸上还有一些用铅笔勾勒出来的线条。之前我对晓梅一无所知,所以,面对如此之庞然大物鹤立家中,真是不解。又不好意思贸然发问,只是很含蓄地问问,晓梅莫非是在画画?晓梅笑笑,说是在设计一套剪纸。我的印象和想象中,剪纸就是随意找把剪刀、找几张红纸,按着想象中的画面剪出来就算是完了。而画出来的剪纸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晓梅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都善书法、熟诗文、好手工,她的名字就是因父亲喜画梅而得。耳濡目染,她的兴趣广泛,读书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并尝试用多种材质作物品,后择纸而栖,以剪为伴。此后,随着与晓梅的往来增多,我也逐渐地学到了有关壁画、佛教、剪纸等很多的知识。
晓梅的剪纸与传统剪纸所不同的是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她是在传统剪纸上进行一种创新,其构思和设计总是别出心裁。记得榆林市妇联组织的一次书画展上,晓梅展出了一套6幅《云雨》剪纸。蓝底红图,气势恢宏,独具匠心,让人过目不忘。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我总还是在不经意间想起这韵味十足的作品来。后来又看到她为陈忠实的作品《陈忠实解读陕西人》配图,做到了图文并茂,神情兼备。我以为,任何一个爱好或是技艺,都要凝聚着作者多年对于技艺本身的爱,同时是作者本身知识结构及生活感悟的升华。在这个基础上,旁观者是无法彻底领悟出创作者的心灵体会的。也许,任何一个伫立于作品之外的人都只是最好的学习者。
蛇年正月,晓梅的“榆林小曲剪纸艺术展”在榆林城里的沙漠之花艺术空间展出。这次展出的《榆林小曲》是由十首小曲、共四十张剪纸组成,人物生动细腻,内容渗透其中。这是晓梅潜心创作两年之久推出的作品,有历史的遗存,有当代的元素,完全将榆林小曲的特点融合在剪纸艺术之中,用剪纸传达出对乐曲的感受,打通了视听感觉器官,让人在色彩、情感、时间的流动中感受小曲之魅力,了解榆林古城民俗历史,将受众对榆林小曲的体会固定为形体、姿态、色彩和神情。完全能称作可以观赏的音乐、可以倾听的绘画。在作品《叮当响》中,走进绣房、走近牙床、上了身上、出了绣房的四个情节中,歌词与剪纸内容配合得相当紧密、含蓄幽雅,通过剪纸构图,把榆林小曲那令人心潮激荡、热血沸腾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对榆林小曲的阐释产生影响,更对于剪纸在社会中能发挥的作用有启示性的影响。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情感可能正是榆林女子的心灵世界。
在晓梅的剪刀下,绘画、书法、剪纸被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剪纸也不仅仅只是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更是一种反映内心的语言。也许,只有这样一个经常置世事与不顾,不在红尘俗世之中的女人,才能剪出人间的真性情来。在晓梅的心中,剪纸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云雨》、《榆林小曲》还是《爱情备忘录》,都传达出了生命之于人类,人类之于爱情的真谛来。这交织着性与灵的世界,实在是一幅人间盛宴呢!而手舞剪刀的晓梅,总是不肯向世俗低头,她倔强如沙漠上的白杨,总是直逼云霄,却从不肯弯腰。我常常羡慕她,能置身于闹市之外,却又好像从未远离。这几年,晓梅积极地为榆林的剪纸发展做了很多工作。组织展览,组织剪纸艺术家一起研讨,却从未给自己的剪纸做过什么。这次,她终于将榆林小曲共四十幅作品拿出来展览,榆林文化艺术界的众多人士前来观展,并给予高度评价。毋庸置疑,享誉海内外的陕北剪纸,会在晓梅等新一代剪纸艺术家的剪刀下发扬光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