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马健翎(1907~1965) 原名飞雕,字健翎。陕西米脂人。自幼热爱戏曲,学生时代就自编自演新戏。1928年中学毕业后在本县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顶名入北京大学读书后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其在延安师范任教期间,成立以编演抗日为内容的学生业余乡土剧团,创作和导演了大量宣传抗日的小戏剧,如《中国的拳头》《上海小同胞》《冲上前去》等。1938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怀和倡导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马率乡土剧团大部分人员加入,任民众剧团编导主任,正式开始戏曲艺术生涯。其间马创作了《一条路》《好男儿》《查路条》《小放牛》、大型秦腔戏《三岔口》、中型眉户剧《两家亲》、眉户喜剧《十二把镰刀》和方言话剧《国魂》等反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歌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作用,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支援大生产运动的剧本,主题思想积极健康,生活气息十分浓郁。1941年,马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了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以鲜明的阶级感情,反映了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世界,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光明幸福的生活,对教育群众鼓舞军民士气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盛演不衰。之后,马又创作了反映边区政府改造“二流子”的眉户喜剧《大家喜欢》,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自由的《一家人》(亦名《保卫和平》),反映农村阶级斗争、教育农民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争取翻身和解放的大型秦腔剧《穷人恨》。这些戏剧紧扣时代脉搏,起到了动员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健翎还编写和改编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剧,主要有:《鱼腹山》《打渔杀家》《葫芦峪》《王佐断臂》《回荆州》《斩马谡》《金沙滩》《反徐州》《八大锤》《顾大嫂》《伍员逃国》等。这些剧作情节感人,语言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曾观看过部分戏剧的演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在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英模大会上,马获得“特等模范”奖状和“人民群众的艺术家”的称号。1949年9月,马作为西北解放区的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西北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戏曲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等职。此间,马组织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改编了秦腔传统戏《游龟山》《四进士》《游西湖》《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创作大型眉户现代剧《雷锋》《两颗铃》等,其中《游龟山》曾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剧本奖,《大家喜欢》《查路条》《血泪仇》等5个剧本被翻译在国外发行。1962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1965年10月病逝。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