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寒晖(1902~1946) 乳名全子,学名兰璞,字寒晖。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县)人。中学时因参加爱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0年考入北京私立电气工业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私立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3年又考入新民大学法科,1924年夏辍学在定县第十高小任教。1925年夏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即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时期曾加入国民党。1927年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1928年张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深造,后加入北平“左联”,1931年在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任教,同年夏回定县任县职业学校教导主任。1932年2月张任陕西省第一民众教育馆总务主任,与刘尚达组织西安早期的话剧团体民众剧社,编导陕西方言话剧《不识字的母亲》,还组织流动图书文库,举办展览、演讲、游艺大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后因患病回定县,继续创作抗日文艺作品,并于1934年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 1936年夏,张在西安省立第二中学任教。其间和刘尚达组建西安实验剧团,导演爱国话剧《鸟国》,并谱写全部插曲。时张寒晖经常到临时迁来西安的东北大学和东北新村从事抗日救亡宣传,结识很多流亡到西安的东北同胞,倾听他们的控诉,终于谱写成激励人心的《松花江上》。这支歌很快传遍东北军和古城西安,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燃起抗日救亡的熊熊烈火。西安事变爆发后,张任东北军抗日学生军政治部宣传科游艺股长兼“一二·一二”剧团团长,率剧团到部队演出,深受欢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张离开东北军又回到西安任教,并为西安实验剧团导演《春雨秋风》,谱写《抗日军进行曲》。是年秋,张加入西安教师联合会和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还和李敷仁一起创办《老百姓》报,并创作歌颂八路军在华北开展游击战的歌曲《游击乐》。1938年张参加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二届执行委员,并到竞存中学兼课,学校迁到凤翔县纸坊村后,任该校教导主任,中共竞存特支成立后,任特支委员兼教师支部书记。 1941年秋,张奉命到耀县照金在省委机关工作,1942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中共文协总支部组织委员兼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领导西北文艺工作团、民众剧团和边区艺校的创作和演出。1945年春,张任陕甘宁边区文协戏剧委员会委员、文协生产委员会主任,曾创作歌曲《军民大生产》、秧歌曲《从心里看人》、歌剧《爷台山大战》和曲剧《太平车》等。1946年春因患重感冒引发肺水肿医治无效,于当年3月11日与世长辞。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