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尚小云(1900~1976) 名德泉,字绮霞,艺名三锡,后改小云。直隶(今河北)南宫人。7岁师从京剧艺人李春福学艺,习老生,1909年入李际良的三乐班(后易名正乐班),初随赵春瑞习武生,后随名旦孙怡云学正工青衣戏,又随丁连升、张彩林习刀马旦,并改艺名为小云,以演旦角为主,与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并称“正乐三杰”。1915年获北京《国华报》票选“博士”,1916年又获《顺天时报》票选“童伶第一”。1916年8月出科,人俞振庭春合社,与时慧宝、高庆奎、路三宝、李连仲等同台演出《贵妃醉酒》《四郎探母》《虹霓关》《玉堂春》等戏,为其正式搭班之始,嗣后又曾搭班同庆社、桐馨社、福庆社、玉华社、双庆社演出,得孙菊仙、张芷苓、杨小楼、王瑶卿、王凤卿等名家教授指点,表演艺术日臻成熟。1924年2月,尚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被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为“四大名旦”。1925年尚小云自组协庆社(1931年5月易名重庆社,40年代后易名芙蓉社)。 尚全面继承京剧旦角表演的传统规范,对青衣、闺门旦、刀马旦、花旦的表演均有相当造诣,《玉堂春》《十三妹》《乾坤福寿镜》《御碑亭》等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目。尚在艺术上既潜心于继承,又致力于革新,排演了大量新戏,如《林四娘》《五龙祚》《谢小娥》《珍珠扇》《云亸娘》《摩登伽女》《龙女牧羊》《文君当垆》《婕妤当熊》《花蕊夫人》《青城十九侠》《虎乳飞仙传》等,还把一些传统戏整理加工、增首益尾,如把《昭君出塞》扩大为《汉明妃》,改昆曲《风筝误》为《詹淑娟》,改梆子《玉虎坠》为《娟娟》。其塑造了一系列侠义刚健的妇女艺术形象,为丰富京剧表演手段、拓展旦角表现空间、改革舞台整体形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立了文武兼备、刚健婀娜、洒脱大方的尚派表演艺术。西安电影制片厂摄有《尚小云舞台艺术》《昭君出塞》《失子惊疯》等影片。 传艺育人是尚小云艺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部分。1936年,尚在北京中和戏院创办荣春社,延聘名师并亲自执教,培养梨园弟子,前后12年共培养出两科弟子590名,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京剧界的骨干。尚还提携、扶持人才,张君秋、袁世海、毛世来、李世芳、吴素秋、梁秀娟、张云溪等许多知名演员都得到过其指导与帮助,1961年尚在西安收李瑞芳、马蓝鱼等陕西8个剧种15个文艺团体35名青年演员为徒,悉心传授表演艺术,还给滇、黔、冀和内蒙古等地登门求教的青年演员教戏,并赴山东、山西、贵州、云南等地讲学。尚小云担任梨园公会会长多年,长期热心业内公益事业。 1949年11月,尚小云京剧团正式挂牌。后被选为北京市第一届政协常委,为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其间,尚潜心于发展尚派艺术,曾创作演出《墨黛》《洪宣娇》等新戏,改编了十余出传统戏,率团在全国的城市、乡村、厂矿、林区演出,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1959年初,尚带全家落户西安,先后担任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总指导,第二、三届省政协常委,陕西省京剧院院长职。1959年创作演出新编历史剧《双阳公主》。“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6年4月在西安病逝。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