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黄竹斋(1886~1960) 原名黄谦,又名维翰,字竹斋,又字吉人,晚号终南山人,又号诚中子。祖籍陕西临潼,清光绪(1875~1908年)年间迁居西安,入长安籍。14岁随父锻铁,后发奋自学,博览经史,涉猎百家,著有《周易会通》《道德经会通》《周子〈太极图说〉臆解》《邵子〈皇极经世图说〉考证》《佛学考辨》《求圆周率十术》《微积分提要》《五行衍义》等,并制造出北纬三十四度恒星平面仪。 黄竹斋后又从事中医学研究,医术长进很快。但不挂牌行医,偶有乡邻亲友求其治病,往往妙手回春。其先后整理编写出50余部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集注》18卷是其整理研究古代医学著作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中国第一部“伤寒”、“杂病”合一而注的集注本,书中所附《三阳三阴提纲》的论述,是其研究张仲景六经学说之重要成果,也是以中西医结合论述六经的创始之作,得到医界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期间黄从事医学研究和著述,整理成《伤寒杂病论读书》16卷,将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学说以中西医学撰解成《六经提要》6篇,还著有《内经类编》4卷、《中西生理学》2卷、《儿科症治会通》16卷、《经方药性辨》4卷、《草本考症》8卷、《方剂类编》和《长寿》各1卷。 黄根据多年的实践,在学习研究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集古今诸家著作之精华,以12经为纲,365穴为目,附奇穴拾遗,将古代人体平面图以人体正常生理部位点穴画经络,编著成《针灸经穴图考》8卷。1933年其以正常人体点穴摄影,将《针灸经穴图考》重新摄影制版印行,受到全国中医学家的赞扬。50年后,生物物理学家祝总骧和针灸学家郝金凯,用隐性感传线等现代生物物理方法,解开了两千多年来针刺治病的原理——经络之谜,检测出的12条正经在体内的循行路线,与黄所绘制的针灸经穴图基本吻合。这一20世纪30年代为黄发现,20世纪80年代又为祝、郝发展了的重大医学科研成果,把中国古典经络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现代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另外,黄还以病症为纲,著成《针灸治疗会通》8卷,并重订了宋代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值得一提的是,其从桂林罗哲初处觅到汉代张仲景名著《伤寒杂病论》手抄本一部,精心抄写,后罗哲初手抄本在战乱中遗失,黄竹斋所抄一部成为世存孤本,后其将此本刻成木版印250份赠送杏林同仁,得以存世。 黄又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尤其对针灸造诣很深。1936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突患右臂不举症,经中西名医多次治疗无效后请其针灸,旬日即完全康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曾任西安医学院针灸科主任,并当选长安县人民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黄于1955年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科主任(黄是当时被正式授衔的北京惟一的“特级中医师”),在北京西苑医院设立病床50张,采用中药与针灸并用的方法治愈很多中风偏瘫患者,时在北京的民主德国友人东布罗斯金患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经黄4次针灸配以服用中药,说话、写字、行走都很快恢复正常。1960年5月黄在北京逝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