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孙仁玉(1873~1934) 名瑗,字仁玉。陕西临潼人。自幼聪明好学,16岁时任私塾塾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入泾阳味经书院。1902年,孙中举,应聘在三原宏道大学堂任教习。其间,孙结识陕西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人,并参加中国同盟会。1906年,孙联合同仁筹资创办临潼雨金高等小学堂,并在该校首设女生班,发展地方教育。后任西安省立第一中学和第三中学历史、地理教员,并出资参与创办西安民立中学,任董事长兼历史教员,曾获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八等嘉禾奖章。 1912年以后,孙在陕西省修史局任修纂。其间与同事李桐轩切磋组织新戏曲团社、编演新戏曲、改良社会、移风易俗的设想,获当时陕西军政要人和社会各界名流张凤翙、张钫、井勿幕、刘介夫、范紫东、高培支等100多人的热烈响应,署名共同发起创办陕西易俗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并各有捐赠,孙捐银700两。1912年8月,易俗社在西安挂牌成立,孙仁玉历任易俗社编辑主任、评议长、社长和名誉社长等职。该社除继承发扬秦腔艺术的优良传统外,又重视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以进步、健康的新编剧目为主,不演内容腐朽庸俗的旧戏。1921年,易俗社数次赴北京和其他省市巡演,受到各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孙仁玉还是一个高产优质的剧作家,先后编写了《将相和》《火牛阵》《大婚姻谈》《柜中缘》《复汉图》《马嵬驿》《凤凰岭》《三回头》《青梅传》《灭蟒记》《镇台念书》《白先生看病》《巴里西烧瓷》《小姑贤》《看女》《鸡大王》《双明珠》《新摇会》等大小177个剧本,其中本戏36种,折戏141种,其作品数量之多,在秦腔剧作界无人可比。孙所编之戏内容健康,以反帝、反封建、反迷信,提倡科学、民主为主。其大型戏气势磅礴、结构严谨,小型戏紧凑活泼、波折多趣,且语言通俗,生活气息浓郁,善于点染现实,能引起观众共鸣。孙所编的戏在西北地区迄今历演不衰,不少被全国其他剧种移植。 孙仁玉为人耿直,民立中学刘仰伯触怒军阀被枪决,孙买棺亲赴刑场收尸,并资助刘的家属;同乡李虎臣督陕时委其为禁烟局局长,孙却以“能力不够”、“编戏、教书,行我所素”而不逢迎做官。1934年8月病逝于西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