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韩兆鹗(1891~1970) 字卓儒,化名赵民仁、林枫桢。陕西户县人。早年就读于户县高等小学堂、西安英数专修科、西安省立第一中学等校,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参与组织北高师陕西学生同乡会。五四运动中,被北高师学生会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交际干事,曾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出席环球中国学生会。1920年10月同旅京同学魏野畴、杨钟健等创办《秦钟》月刊。1921年毕业回陕,先后从事教育工作8年,历任渭北中学、户县中学、省立一中、省立一师、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和省立二师校长等职。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韩历任绥德、米脂、安康、南郑、长安等县县长。1927年任绥德县县长时,省立四师学生游行示威,喊口号,发传单,反对军阀统治,韩也公开参加到游行行列中去,被群众称为“平民县长”。韩从政期间曾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并资助革命工作,在任陕西省教育厅视学科科长时,中共党员杨干清的身份暴露,韩多方周旋,使杨免遭逮捕。1929年中共党员李子洲病逝于西安狱中,韩掏钱为其买棺材,并亲自为烈士殓尸。1932年至1934年红四方面军进军陕南,南郑的国民党军警大为惊恐,以“共党嫌疑”逮捕了联中校长周彬如、五中校长易厚庵、教员冯幼平及学生赫作田等,韩时任南郑县县长,巧妙周旋,使被捕师生获释。1934年9月,韩任三十八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西安事变时,韩是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被杨虎城委任为长安县县长。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到达西安不久召开的各界群众救国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就是在韩的办公室举行的。此后,长安县政府成为中共广泛联系进步人士的接待站,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多次在这里讲演,宣传中共团结抗日的方针和政策。1939年3月,韩辞去长安县县长职务,任第九十六军一七七师军需处处长,随军转战中条山。同年10月,任第四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韩积极投身民主运动。1941年12月,韩经严信民、章伯钧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7月在民盟一大会议上,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49年初,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面临全面崩溃的形势下,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韩与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位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坚决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1949年9月,韩作为西北解放区代表,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韩被任命为政务院人民检查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和1950年1月,又先后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8月和1952年11月,被选为陕西省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到1957年,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第一至三届省政协常委,第二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一届省民盟主任委员,积极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韩被划为极右分子,“文化大革命”时被隔离审查,1970年10月病逝狱中。1979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撤销原处理决定,为其恢复名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