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杜斌丞(1888~1947) 原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诚。陕西米脂人。先后入私塾、绥德中学堂、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夏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学习。其间结识了旅日回国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惠又光,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1917年夏毕业后任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18年任校长。1917年至1927年间,杜在陕北兴办教育中力除陈规,招聘名师到校任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魏野畴、李子洲等。杜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鼓励学生为国效力,刘志丹、谢子长、叶瑞禾等均为其学生。为发展地方教育,杜还倡议、支持兴办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师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为陕北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22年冬,杨虎城率部到陕北,异常苦闷,杜把魏野畴介绍给杨,杨听了魏的革命见解,思想大为开阔,请魏训练军官,教育部队,并表示愿和共产党合作。杨十分感谢杜为其结识共产党人搭桥引线,说:“真正知我者,斌丞先生;真正助我者,斌丞先生。” 1924年10月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井岳秀任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杜与李子洲极力赞同杨虎城挥师南下,驱逐刘镇华和吴新田。经杜斡旋,井岳秀授予杨虎城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并予补充兵力,于1925年初率军进入关中。1926年11月,西安军民坚持8个月的反围城斗争取得胜利后,杜作为陕北各界人士的代表,于1927年3月率领陕北青年78人赴西安参加庆祝活动。杜在西安会晤了国民军联军领导人冯玉祥、于右任和中共陕甘区委负责人魏野畴、李子洲,参加了革命烈士陵园(后改为革命公园)的负土筑冢工程,并将带来的几十名陕北青年学生送入西安中山学院和西安中山军事学校。6月,冯玉祥附蒋“清党”反共后,陕西形势恶化,杜离开西安,赴洛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考察,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后寓居北平两三年,潜心读书,结交了侯外庐、李仪祉等不少学者。1930年11月,杜应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之邀回陕参政,被任命为省政府高级参议,后又但任陕西省清乡局副局长。在任期间,杜推荐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建设厅厅长,兴修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水利工程。杜还利用合法地位,支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曾设法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中共党员刘志丹、刘澜涛、张德生,资助过红军陕甘游击队枪弹、军服等物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占中国东北三省。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严令中央军加紧“剿共”,并要在“剿共”中消灭杂牌军。杜提出西北大联合,抗日救国。后因种种原因,杜提出的西北大联合未能实现。杜针对当时形势,又提出了联共反蒋抗日的主张,得到杨虎城、孙蔚如的赞同。杜经过多方努力,沟通了红四方面军和十七路军的联系,此后两年间,红四方面军和孙蔚如部基本未发生大的冲突,而且红军从陕南得到了许多医药和物资,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2月初毛泽东派汪锋带着分别写给杨虎城、杜斌丞、邓宝珊的亲笔信到西安,争取十七路军共同抗日。毛泽东在致杜的信中写道:“先生为西北领袖人物,投袂而起,挺身而干,是在今日。”杜非常激动,诚恳地向汪锋介绍了杨虎城、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的情况,并对如何合作提出了中肯建议。1936年8月,毛泽东再次致函杜:“虎臣(即杨虎城)先生同意联合战线,但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机已熟,正抗日救国切实负责之时,先生一言兴邦,甚望加速推动之力,西北各部亦望大力斡旋。”杜感谢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建议杨虎城委任张文彬为省政府秘书。此后,杜协助张文彬、谢晋生、金闵生建立红军联络站,接送干部,运送物资,做了大量工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杜积极参与其事。事变爆发后,杜被任命为省政府秘书长;14日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政治设计委员会,杜是设计委员。当时省政府主席未到职,事变后繁重的政务都落在杜的肩上,其迅速恢复省政府职能,整顿市容,签发宣布张、杨八项主张的陕西省政府训令,还与杨明轩商定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西安青年会给省属厅、局及西安各群众团体的代表作报告,全面讲解中共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杜还与韩兆鹗一起,多次举行各界人士座谈会,阐明张、杨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囚禁张学良,强迫杨虎城出国考察,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撤出西安及陇海铁路沿线。1937年2月17日,南京政府任命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杜继续任省政府秘书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杜协助孙蔚如主持陕政,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毛泽东称杜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1938年秋,蒋介石排除异己,解除了杜的职务,又派胡宗南登门以军事委员会参议的头衔拉拢,被其断然拒绝。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也两次派人送来国民党党员登记表,均被杜撕毁。此后,杜在国统区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民主运动,并把女儿杜瑞兰送往延安参加革命。 1941年,杜到湖南全州(今属广西)、广西桂林,与爱国人士李济深、朱蕴山等接洽,宣传抗日、民主、救国,同时向陕籍国民党高级将领关麟征、杜聿明等宣传团结抗日、实行民主政治的主张。同年秋,杜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又经屈武、王炳南介绍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任陕西组组长。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杜斌丞与杨明轩、杨子廉、王菊人、郭则沉等发起成立民盟西北总支部筹委会,提出“亲苏、友共、努力实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1945年2月,民盟西北总支部在西安成立,杜任主任委员。10月,蒋介石电召杜斌丞到重庆,多次接见,意在拉拢,并委杜以军事委员会参议之职。时中国民主同盟正在重庆召开一大,杜参加了大会并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1946年2月,杜返陕正式主持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的工作。2月8日,杜以民盟中央常委的名义,在《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公开讲话,宣布誓为中国早日实现民主政治、结束一党专政斗争到底,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蒋介石、胡宗南的仇恨和恐惧,对杜开始了变本加厉的迫害。3月1日,大批特务捣毁了《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营业部,接着又制造了一连串的流血事件。中共和许多朋友都担心杜的安全,劝其离开西安,杜对朋友说:“既入虎穴,就与虎搏斗到底,何必远走。”1947年3月20日,胡宗南下令逮捕了杜斌丞、王菊人等。是年10月5日,杜在“最后遗书”中写道:“每思30年来,无日不为民主奋斗,反动诬陷,早在意中;个人生死,已置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之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之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两天以后,即10月7日,杜在西安玉祥门外英勇就义。毛泽东亲笔为杜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