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向前的黄河水孕育着两岸的父老乡亲,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桀骜不驯。每年,都会因事故等原因,有很多生命消失在波涛汹涌的黄河水里。而在黄河边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平时是普通的摆渡船工,但在有人遇到危险时,他们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救人。
熟悉黄河水的“脾气”
船工经常义务救人
黄河水究竟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就连常年住在黄河岸边的村民们也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他们只记得,每一个生命的陨落都是一个不幸的故事。
在村民任凤祥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4月11日那天,时逢公历三月三陕西佳县白云山庙会,山西省临县克虎寨(今改为克虎镇)的一艘机动木质客船,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驶往佳县白云山的途中沉没,船上的171名乘客全部落水。任凤祥回忆道:“仅几秒钟的时间,整个船都沉没了,霎时,一片黑压压的头……当时我正在南河底渡口和6名船工修船,发现上游有人遇险,我们就立即跳上河边的一条手摇木船拼命追赶。上船后我立即掌舵发令,大声吼着立下了两条规矩:第一,只许救人,不许捞东西;第二,先救活人,后捞死人。我们的小船以最快的速度驶向下游的落水人群,哪里落水人最多就冲向哪里。”
这次事故中,经任凤祥船工组与黄河两岸群众的奋力抢救,在这场生还希望几乎等于零的灾难中,共有45名落水者获救(包括5名自救者),但仍有126名乘客不幸罹难。
提起为何会干起义务救人的事,和任凤祥一起摆渡的船工李如宗告诉记者:“我们从小生活在黄河边,常去游泳,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从1980年开始摆渡,起初,没有木筏,就凭借出色的水性,横穿黄河,往来山西临县、陕西佳县之间,所以我们比起其他人来说更熟悉黄河水的‘脾气’。看到人落水了,你说我们不救,还有谁能救。”
心甘情愿救人
从不收任何感谢费
近日,记者来到佳县南河底村任凤祥家,已经56岁的任凤祥看上去憨厚老实,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任凤祥家住在一道小山坡上,家里有4孔窑洞,在其中一孔窑洞的墙壁上,挂满了荣誉证书和锦旗。
救了这么多人,有很多被救者要给感谢费,任凤祥笑着说:“从来没收过。救人完全是心甘情愿的。”
秦晋峡谷是黄河水流最为湍急的一段,世代生长在黄河岸边的男人们都有着极佳的水性,1957年出生的任凤祥也不例外,几岁的时候便学会了游泳,十几岁时便可横渡黄河,因为家庭贫穷,14岁的任凤祥开始为人渡羊赚钱。谈起年幼时的渡羊经历,任凤祥仍然记忆犹新:“山羊一只三毛钱,绵羊二毛五,绵羊水性好,浪大了山羊有时会四脚朝天翻过来”。 任凤祥一次能渡五六只羊,对于当时家境贫寒的一家人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在湍急的黄河激流里救人,纵然水性再好,施救者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生命危险,而任凤祥说,眼看着落水者在水里挣扎,救人几乎成了自己的一种本能。“救人是我们住在黄河岸边的人应该干的事情,这是老规矩了,碰上落水人就要救。”任凤祥说。对老伴救人这事,任凤祥的妻子笑呵呵地说:“当然支持,老任做这事值,是积德的事。”当记者问及任凤祥是否会凭借自己良好的水性继续坚持救人时,任风祥说,自己虽然老了,但只要看见有人落水,还会奋不顾身地去救。
凑钱买快艇
旅游能赚钱救人更快捷
如今,任凤祥和9户村民合作,购买了两艘大铁船和3艘快艇。任凤祥的船工组共有7人,自从修建了黄河大桥后,任凤祥和他的船工组摆渡的生意大不如前了。“现在渡船的主要收入靠游客,每年四月初一至初八是佳县白云山庙会,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生意,每天在黄河边坐船的人大约有2000人次,一年我们每个人的收入也就一万多元。”船工李富元说。
船工李如宗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用的是木筏做的船,救人很不方便。现在有了快艇,以前用20多分钟能到达救人的地方现在5分钟就能赶到,救人的把握比以前大了许多。”
记者看到,这些船工现在都已上了年纪,但每年的春、秋、夏三个季节,他们都会守候在黄河岸边,等待着游客,当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救人,每当提起救人的事情,船工们很是激动,“每年清明节过后,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们船工组的人就会在一起。去年9月份的一天,有一个女孩跳进了黄河,我们赶紧出动快艇把女孩救了出来,送到县医院,女孩很快就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孩子的父亲要给我们钱,被我们拒绝了。30多年来,我们船工组救了多少人,大都已经记不清了。”船工刘来珍说。
文/记者许森枷 见习记者李长江
图/通讯员强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