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柳宗元即出生于长安。童年时跟随母亲学习诗文,后随父亲游历江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二年(公元796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公元798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正字。十七年(公元801年)任蓝田县尉,两年后入朝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王叔文联合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共同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改革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革新措施,冲击了贵族阶级和宦官的权益,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攻击。是年八月,宪宗上台,改革失败,王叔文等人或被贬或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奉诏回到长安,三月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任上,招抚流民安居从业,兴办学校,发展文化,移风易俗。为解救奴婢,柳规定奴婢在主人家做工,应按时间计算工钱,如果工钱数目达到所欠债务之数,即可获免,一年多就使1000名奴婢获得自由。其鼓励人民挖掘水井,开垦荒地,发展交通,整修城垣和街道,植树造林。经一番治理,柳州“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由于长期遭贬,在精神上受到折磨,生活又相当艰苦,柳宗元身体极为衰弱,病逝于柳州,归葬于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其死后,刘禹锡将其作品编为《柳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其被贬之后,开始步入文学创作的极盛时期。其写了著名的政论和哲学文章,如《封建论》《非语》《天爵论》《天对》《天说》《断刑论》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制度的更迭,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其文学作品《三戒》《捕蛇者说》《田家三首》等,反映了农民在繁重赋役的压迫下,得不到温饱的悲惨情景和当时农村凋敝破败的状况,以犀利的笔锋,尖锐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虚伪矫饰和愚蠢的官僚。其传记、散文、游记、诗都写得十分出色,语言简练,文笔清新,思想感情深厚,作品计有600多篇。柳宗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和韩愈一起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即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为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