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颜师古(581~645)字籀。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语言学家,史学家。以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精训诂著称。隋仁寿(公元601~604年)年间任安养县(故治在今湖北襄樊)尉,后坐事免归,教授生徒。唐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在秘书省考订五经文字,颜师古收集了许多流行的经学抄本,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五经抄本进行了认真校勘,订正了其中的文字讹谬,编撰成《五经定本》。唐太宗将这个定本颁布为全国统一的标准经学教授底本,命全国读书人作为课本学习。从此,五经从文字到解释达到了统一。另外,其还参与修撰了《五经正义》百余篇。 颜师古整理、编撰儒学典籍有功,太宗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任命其为秘书少监,专职从事古籍文献的考订。十一年(公元637年),又奉诏命与他人撰成《五礼》(或称《大唐仪礼》)100卷,著《匡谬正俗》,备受时人推崇。所作《急就章注》《汉书注》等,参证文字,多所订正。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太宗要东封泰山,颜师古又及时写了《封禅仪注书》,加之其注《汉书》有功,被擢升为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公元645年),随太宗征辽,病卒于途。颜师古一生精心研究语言文字,整理古籍文献,著述非常丰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汉书注》不仅在当时普遍受到赞扬,而且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最有权威的、最通行的《汉书》辅助读物。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