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歆(?~23) 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皇族宗室,刘向之子。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新莽王朝时长安著名学者,中国古代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刘歆自幼受家庭熏陶,年轻时就以通《诗》《书》,能属文,拜为黄门郎。后受诏与其父领校秘书。刘向死后,其继任中垒校尉。汉哀帝时,经王莽推举,任侍中太中大夫,后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目录学巨著。该书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等七大部分,对中国目录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古文经学的开创者,刘歆宣称在校点宫廷秘籍时发现《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并了解它们在民间的传授情况,建议为它们设立学官,因而受到今文经学派的攻击,被贬任郡守。王莽当政后,因其与王莽曾同为黄门郎,重新得到重用,提升为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少阿、羲和、京兆尹。新莽王朝建立后,又被拜为国师,封嘉新公。在王莽的支持下,古文经学大受提倡,不仅立于学官,而且置立博士。新莽王朝末年,刘歆因参与一场政变未遂而自杀。 刘歆在天文学上也卓有成就,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该器铭文计算,其使用的圆周率是3.1547,被后人称为“刘歆率”。由其制订的《三统历》,是中国史籍记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