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彻(前156~前87) 汉景帝第三子。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立为皇太子,16岁继位成为西汉第五任皇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谥称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继续景帝的政策,颁布“推恩令”,准许同姓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从而使其力量分散,自我削弱,又先后剥夺大批王、侯爵位,成功地解决了诸侯王对朝廷政权的威胁;发展和完善察举选官,创立举孝廉制度,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皇权,削弱和限制相权,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左官律”、“附益法”,以控制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在思想上,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正式确立儒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正统地位,又采用刑名、法术,形成外儒内法、“杂王道而霸之”的统治模式。在经济上,开始征收商人资产税,以打击富商大贾;实行盐铁官营,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朝廷,铸造发行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与贸易;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在文化教育上,设立五经博士,兴建中央的太学和地方的郡国学,延揽司马相如等一批文学之士。在军事上,增设八校尉和期门军、羽林军,增设楼船(水军)等兵种,先后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数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消灭南越(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割据政权,统一了两广地区,并在今云、贵地区首次设郡,加强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在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前往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地联系,加强了西域人民同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自长安到欧洲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上述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发展达到鼎盛。 但是,在刘彻统治后期,迷信神仙,热衷封禅郊祀,多次巡游各地,奢侈靡费,挥霍无度,加之大兴土木,连年征战,将前代积蓄几乎消耗殆尽。为了增加收入,刘彻重用酷吏,重征厚敛,使人民不堪负担,造成大批农民破产流亡,激起多处农民起义。面对社会危机,垂暮之年的汉武帝有所反省,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颁布“轮台之诏”,公开承认自己某些错误,宣布要改变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迷信神仙、不惜民力的作风与政策,任命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表示要推行富民政策,又任命农业专家赵过为搜粟都尉,广泛推行先进技术“代田法”,这些政策调整缓和了社会矛盾,为以后的“昭宣中兴”创造了条件。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武帝巡游途中病死于盩匡(今陕西周至)五柞宫。 毛泽东曾在其《沁园春·雪》词作中,称其“汉武”,褒扬之意力透纸背。
编辑:秦人
|
|
|
|
|
|